95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15)
2017.01.20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在〈玄義分〉會通「別時意」的問題,破解諸師引用《攝大乘論》的「別時意」的說法,云:
「《論》云:「如人念多寶佛。即於無上菩提,得不退墮」者: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亦是正報。道理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者。無有是處。雖言未證。萬行之中是其一行。何以得知。如《華嚴經》說。功德雲比丘語善財言。我於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以此文證。豈非一行也。雖是一行。於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沒。故名不墮。」
《攝大乘論》認為「念多寶佛,得無上菩提」,菩薩為求自成佛果,非求仗佛力生淨土。「無願求生」是第一點,故往生是別時意」。又修行成佛,「須萬行圓備,方乃剋成」,不能單靠「念佛一行」,就望成佛果,若有這種想法者,「無有是處」。「正報成佛」是第二點,故往生是「別時意」。又念佛總算是菩薩萬行中的一行,能「於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沒。故名不墮」。「得不退墮」是第三點,故往生是「別時意」。基於以上三點,《攝大乘論》稱:此等「念多寶佛,得無上菩提」者,有念佛行而無求生願,故未能現生得生淨土,是「別時意」。
善導大師又指出:「《論》(《攝大乘論》)中說云。「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與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錢,得成千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聲稱佛,亦復如是。但與遠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道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捨惡稱佛。誑言道生。實未得生。名作別時意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