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二十九)
2013年11月20日
念佛是佛教常用詞語,時下普遍都理解為念「南無阿彌陀佛」,淨土宗何必突出稱名念佛?這個問題在討論「本願稱名」(第十六至十八篇)時提及。事實上,念佛是想念佛,想念是精神活動,表現分式有多種,包括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作願,廻向等等,而佛亦多個,如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無一定是阿彌陀佛,故此淨土宗作為彌陀的本願為基礎的救度的法門,突出「稱名念佛」是有必要的,一者此佛一定是阿彌陀佛,二者念佛一定是口稱名號,此乃順彼佛願故!筆者以英文寫有關淨土宗的文章時,念佛翻譯為Amitabha-recitation,其義在此。
或許有人指出第十八願的願文是「乃至十念」,故應是「念」,而不是「稱」。其實上文已說,口稱必有發意,起心,動念,所以口稱亦有念,故言「稱念」,亦是念佛,分別不大。善導大師曾引用第十八願,多次改「十念」為「十聲」,取其容易,人人做到。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釋第十八願: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又在《往生禮讚》「念佛必生」之文云: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可知「十念」為「十聲」是一樣,若心不能念,口稱亦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