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3, 2013

46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 (二十六)


46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 (二十六)
2013.11.13

文殊和普賢追隨釋尊的教化,是釋尊的兩大脇士、常隨菩薩。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稱為「諸佛之母」,因諸佛皆修般若智已取正覺;普賢則是行持第一,稱為「諸佛長子」,因諸佛修證之法皆嗣於普賢之十大願王。他們都是修大乘菩蕯道者的典範。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無獨有偶,文殊菩薩在《觀佛三昧經》又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兩位大士都是阿彌陀佛的擁護者,可知彌陀淨土法門與大乘菩薩教不相違,更非自我孤立,或與其他大乘菩薩教對立。

當時在青年佛學院任教俘的文殊和普賢,指導青年學者善財童子參訪了五十三位社會各界人士,吸取他們的修行見解、方法和經驗時,文殊菩薩令善財童子先參訪以念佛見稱,居於勝樂國妙峰山的德雲比丘。德雲比丘向善財介紹了自己實踐的憶念諸佛境界之「智慧光明普照法門」,乃至「住虛空念佛門」等二十一種念佛法門。

善財童子唯有從憶佛念佛入手,想起佛陀的悲和智慧如斯偉大,信念必能堅定不移,勇猛精進行菩薩道。作為初發菩提心的學佛青年,他念佛求常值佛,得護念,及不退轉,而非求生彌陀淨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