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 (二十七)
2013.11.15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返回佛學院拜見普賢菩薩,並作了一份詳盡的參學報告。普賢菩薩聽聞後,即總結了十大綱領,成為一切佛弟子的必修指南,即著名的「十大願王」,然後他再向善財推介淨土法門,導歸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即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普賢菩薩更被奉為淨土宗的初祖。《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因而奉為淨土經典之一,但此是菩薩自力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普皆廻向,求願往生,如彌陀第十九願言,並非彌陀的教化,以信願行,專念名號,全仗佛力,救度往生,如彌陀第十八願言。
另一大乘經典 - 法華經》,被譽為「經中之王」。《法華經》云:「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彌陀接引,生蓮花座,得神通力,及無生法忍。」又在〈普門品〉介紹觀世音菩薩,勸導我們修習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一切行願以「求生淨土」為依歸。
又《楞嚴經》譽為「諸經之寶」,佛陀邀請二十五位聖者大士,介紹他們所修的圓通法門,包括六根、六塵、六識、六大,其中特意加插大勢至菩薩,推介他的念佛圓通法門,憶佛如父,父子相憶,必能感應道交,得生西方。
以上種種念佛,備機和利益都不同。雖有自力發願,迴向功德,求生淨土者,但與淨土宗行者,因乘佛本願而專念佛名,兩者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