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0, 2017
1054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8)
Monday, August 28, 2017
1053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7)
1052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6)
至於日本淨土真宗關於往生西方淨土的臨終來迎,說法如下:
信心決定之時,往生亦已決定,不待來迎之儀式。(親鸞大師《末燈鈔》)
凡來迎者,屬諸行往生,非阿彌陀之本願。(《本願鈔》)
真實信心之行者,在一念發起時,頓蒙攝取不舍之光益,即知已無需來迎。(蓮如上人《御文》)
所以,真宗的觀點是:不待臨終,不賴來迎,不期來迎,無需來迎。並認為第十八願,往生真實報土,不期來迎;第十九願,往生方便化土,則有期來迎。
Friday, August 25, 2017
1051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5)
慧淨法師撰文談到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真宗,關於往生西方淨土的臨終來迎,續云:
普賢菩薩:「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Monday, August 21, 2017
1050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4)
《觀經》九品,品品來迎。如下品上生者,命欲終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阿彌陀經》中「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善導大師思想: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處處講來迎,略舉幾處: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畢命為期專念佛,須臾命斷佛迎將」。
Friday, August 18, 2017
1049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3)
Wednesday, August 16, 2017
1048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2)
善導大師思想關於三經三願的說法如下:
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為本願王,為本宗歸結之處,其行最易,其利最勝,攝機最廣,故善導有二說為要:一、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二、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闡本願宗旨在念佛往生,諸願悉歸於此。
Monday, August 14, 2017
1047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1)
日本淨土真宗的核心是他力信心。「此信心既是真實心,則非凡夫之迷心,完全是佛心;此佛心授與凡夫之時,謂之信心。」此信從「聞」而生由善聽聞故,獲得往生之「信心」;而正當獲此信心之時刻,即得往生,即入必定;信後之稱名,乃為報謝阿彌陀佛救度之恩德。
真宗講信心正因、信心為本當然也沒有錯,淨土法門本來就要講信心。真宗認為信從「聞」而生,可是如果重聽聞輕稱名,忽略「稱名往生」這一信心內涵,就是「說食不飽」了。
Thursday, August 10, 2017
1046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0)
1046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30)
2017.08.11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平生所務,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三藏十二部,讓與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旁人行」。「今但持名,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不退。臨終之際,告諸弟子言:「老實念佛,莫捏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蓮宗九祖蕅益大師,「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蓮宗十二祖徹悟禪師: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一生所倡「敦倫盡分,老實念佛」,臨終時起立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
日本源信大師言:「得其便宜,無如念佛。」「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號。」
日本法然上人:「往生之業,念佛為本」「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聞名不信如不聞,雖信不稱如不信,唯應常稱彌陀名。」「彌陀勸念佛必來迎,釋迦勸念佛必往生。唯信此一事,余事皆不知也。」「以上盡一形、念念不舍為正意。不可立無行之一念義而舍棄念佛。」「我心望彌陀,如葵花向陽,稱念彌陀佛,日日無間斷。」「念佛行者,彌陀如來、觀音、勢至等,常來守護,如影隨形,不暫舍離,余行不然。又,念佛行者,舍命以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余行不定。運念於帷帳之內,決證於塵剎之外,其不如念佛。」
Wednesday, August 9, 2017
1045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29)
1045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29)
2017.08.09
慧淨法師續云:
善導大師如一清流,純而不染,專倡淨宗心要,明往生正定業,唯在念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則圓攝諸宗義理,突顯名號功德獨勝,別彰淨土不共宗旨。
印度龍樹菩薩《易行品》:「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蓮宗三祖承遠大師在衡山萬緣放下,精進念佛,發得念佛三昧,常感聖境現前。法照大師入定往極樂世界,見一襤褸僧人侍立在佛側,詢知是尚在人間的承遠大師。
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眾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消除。釋迦普勸念彌陀,意在眾生出愛河,上品華台見慈主,到者皆因念佛多。西方進道勝娑婆,緣無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五濁修行多退轉,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覺,還來苦海作津梁。寶池寶岸甚寬平,寶地瑠璃千忉明,普勸眾生勤念佛,彌陀決定自來迎。
蓮宗五祖少康大師念佛一聲,即隨口出一尊佛,連唱十聲,則十佛連珠而出。
蓮宗六祖彌陀化身永明延壽禪師每日必行一百八件佛事,念彌陀名號十萬聲。永明禪師的「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正冥符善導大師所言「專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