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0, 2017

98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36)

98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36)
2017.03.10
當今智隨法師曾撰文討論篇談及龍樹菩薩的「現生此土不退」和和曇鸞大師的「往生彼土不退」之別。他認為兩者皆以易行之目標。

前者曲順通途法門,提出現生此土不退;後者為顯淨土實義,展開往生彼土不退。兩者只是表裏的不同。以先望後,則曇鸞大師所說之彼土不退,其因實完成於此土,既然說「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又說「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其在此土「乘佛願力」時,即已為「佛力住持」;佛力住持故,「即入正定聚」。故「便得往生」、「即入正定」也皆是此土之得益,也就是所謂「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以後望先,則龍樹菩薩所說之此土不退,實以往生彼土成佛為背景。 

                如此不退,正如一張跳板,一半在穢土,一半在淨土。從穢入淨。其動力機制是「佛願力」。可知「不退」者,因佛力故,不可以淨穢論,凡聖論,乃至佛地論,亦不過如《大經》及《讚阿彌陀佛偈》所說「因順餘方故列名」而已;為隨順通途之名相、不受通途之局限,不可思議之法。

就易行之原理。龍樹菩薩言「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可視為其法說。曇鸞大師深明於此,所以法喻合說,直接以「乘佛願力」為「乘船」,稱為「不退之風航」。曇鸞大師所認識的「易行道」,乃是「乘佛願力,往生淨土」的唯一之道,是濁世無佛眾生的「必然之道」。

由此,「菩薩求不退之道」一轉而為「凡夫願往生之道」,豈不令人心胸頓然開闊,眼睛為之一亮。以佛願力為契機,凡夫入菩薩之位,往生證不退(成佛)之果。原來,此易行道正是「凡夫菩薩道」,唯有往生彌陀淨土,才是凡夫可行之菩薩道故;亦可稱「菩薩往生道」,雖是凡夫,願生淨土,可冠菩薩之美名故;亦可稱為「往生成佛道」,往生即速成佛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