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34)
2017.03.06
然而,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以往生彼土不退為目標。既是兩個環節都是必然的因果關係,何用計較「現生此土不退」和「往生彼土不退」之別。因此,《易行品》雖以此土不退為立論,仍以往生彼土為歸趣。兩者並非敵對,而正可以互相發明。
淨宗法師解釋說:首先龍樹菩薩為何以此土不退為立場?這是為了與聖道法門相對比,以顯出彌陀本願稱名之易行超勝。然則既然此土已臻不退,往生彼土不退更不待言。又所謂此土稱名不退,正是以往生彼土為背景,因稱名願生故,順彼佛本願,被彼佛光明攝取不捨,獲「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之益,往生之業事成辦,現生住於正定之聚。因此,《易行品》雖以此土不退為立論,仍以往生彼土為歸趣,故於〈彌陀章〉之讚偈中盛談往生彼土之事。
而曇鸞大師站在淨土門本有的立場,以凡夫處此濁染世界,無佛力住持,總為退墮敗壞之所,提倡稱佛名號,乘佛願力,往生彼清淨安樂國,即證不退,速疾成佛。然而這並不是說,稱名願生之人此土現生仍有退轉,反而是因為於此土已植不退因,獲不退身份,往生彼土即證不退果。故彼土不退實以此土不退為前提。比較而說,龍樹菩薩所說不退為此土、凡夫、因位之不退;曇鸞大師所說為彼土、聖者、證果之不退。因必致果,果必由因故,二者不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