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八 - 一向專念 (72)
2014.10.24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至誠心」時,談到兩種「自利真實」,其實都是淨土之「要門」,因為他們所作業,所修解行,皆以自力之心求「自利利他」,雖不為人天福報,或求斷惑、除障、消業,而迴願出離生死,求生淨土,故只為「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因此必須「至心」迴向、「至心」發願,即淨土之「要門」行者所發的至誠心,但仍必須「心行一致、內外相符」,才是真實心中作。
此外,法藏比丘 (阿彌陀佛的前身)是「自利真實」者的典範,他所成就的真實功德,已具足「真實厭離」和「真實欣求」的功能力用。
上文已討論「自利真實」,什麼是「利他真實」呢?此是「至誠心」的第四重意義,亦淨土之「弘願」門行者也應知。
言自利者,以大乘菩薩行者而言,以求斷惑除障消業,出離生死,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染無垢,即以自修持力所得真實功德利益眾生(利他),如「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眾生依佛本願力而趣求的功德,為「依報」也,皆是「他利」(passive
voice – 被動式) – 眾生受阿彌陀佛之利益。阿彌陀佛所施為,以光明名號,真實功德,利益念佛眾生,故言「利他」(active voice – 主動式)
- 阿彌陀佛利益眾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