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八 - 一向專念 (64)
2014.10.06
初入純粹淨土法門行者要先安心,而安心是發三心,第一個心要發的,是「至誠心」。發「至誠心」者,為什麼首要認知什麼是「真實」和「不實」呢?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淨土宗觀念!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詳細解釋什麼是「真實功德」、什麼是「不實功德」,云:「有二種功德: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二者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云何不顛倒?依法性,順二諦故;云何不虛偽?攝眾生,入畢竟淨故」。文中涉及很多抽象名相,大致來說,顛倒者,是智慧、知見方面的缺失;虛偽者,是慈悲、福德方面的缺失。
有漏者,即煩惱的別名。我等皆是煩惱成就的凡夫,知見上起妄想分別心,道德行為上有我貪等執着,這些凡夫的惡性或劣根性,難被侵損絲毫。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此我們修諸功德,奉行諸善,「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善導大師上釋「至誠心」言「不名真實業」時,算是說得較淺白,但大家仍疑惑不解,且看《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那就最簡單不過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