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五 - 以信方便(30)
2013年7月5日
若眾生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則不會出現以下三種不相應的情况,以致稱名憶念者的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 淳,即淳樸,淳厚、真誠。不淳,就是雜而不純,雜而不一,雜而不專,顯示信心不夠至誠,不是全心全意,尚有疑慮,尚有保留,時信時不信,故說若存若亡。淨土行者要在信門做工夫,首先要做到信心要淳,信心常存,因此念佛要專修,不宜夾雜其他的諸行!如《觀經》的「三心」中的「至誠心」。
「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 有佛弟子信佛很「淳」,十分虔誠,但面對種種法門,一時難以決定。若決定求助於他力
(作為增上緣),選取了淨土門,以後應一門深入。為了表示對阿彌陀佛的救度要有絕對信心,我們應專心一意,從一而終,不作他想,無後心矣。祖師常言:「信心決定,往生決定」!信心未決定,往生豈能決定呢?
「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 信心既淳且一,但仍要「相續」,今即保持下去,曇鸞大師指出信心不相續的原因是「餘念間故」,即念佛之中有餘、有間,類似善導大師的「四修法」的無餘修、無間修!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多次談及「相續」一詞,如十念相續、念念相續等,但簡單來說,祇不過是一個「專」字
- 專修、專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