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
2012年12月24日
佛教有大乘和小乘、顯教和密教、解門和行門等之分,亦有自力
– 求自心證悟得解脫和他力 (佛力) – 信他力救度得解脫之別。然則一般佛教是「內道」,即求自心證悟得解脫的「自力教」,也有心外求法的「外道」,即信他力救度得解脫的「淨土教門」
– 視為「他力教」。
始於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的《易行品》指出,「如人溺水,頭出頭沒,掙扎痛苦,既不會游泳,也無方便可到彼岸,忽蒙彌陀大悲願力,抱救於願船中,乘此願船,安穩自在」,清晰地以彌陀的大願船作喻,能為救度苦海浮沉的眾生,帶出他力(佛力) 的概念。
又曰:「行大乘者佛如是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幹之說。汝若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Avinivartani)即「不退轉」,相當於八地 (即「不動地」)菩薩,一個極高和指標性的果位。
龍樹菩薩指出:行菩薩道有兩種方法,一是難、久、苦,另一是易、疾、樂,前者以自力發願修行,後者以信方便,乘他力 (佛力)。後人以「難行道」和「易行道」,開顯淨土法門獨特之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