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三 - 本願十八(六)
2012年10月12日
阿彌陀佛的「攝生三願」,有「當機願」和「結緣願」之分。
第十八願和第十九願是「當機願」,行者於現世今生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十願是「結緣願」,行者於現世今生不一定往生極樂世界,祇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仍等待來生的機緣成熟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阿彌陀佛不會放棄他,衹是在他的下一生,或者下下生,他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古德形容第二十願說:「吞鉤之魚,在水不久。」此因經中有云:阿彌陀佛對「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善導大師以第十八願為本願中的本願,只因此願全仗佛力,由阿彌陀佛一力承擔,故此萬無一失,萬不漏一,萬修萬人到。此願普被三根,是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地救度十方眾生。如龍樹菩薩所言,淨土法門是「易行道」;若行者契入第十八願 ,由信門入手,全仗佛力,則是「易中易」的法門,即善導大師所顯的「弘願門」也。
至於其他行者乘第十九願,以自力修諸功德,或乘第二十願,以自力植諸德本,皆有「自力」的因素,心有疑障,難有把握或決定,尚未可言必生。雖亦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但衹能稱「易中難」的法門,即善導大師所顯的「要門」也。
淨土宗另一祖師道綽大師只舉第十八願,謂「淨土一門,可通入路」,而不說其他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