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 2012

28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三 - 本願十八(一)


(28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三 - 本願十八() 
 2012101

      大乘佛教的建立在於有菩薩發大願、發無上心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是菩提心。願是菩薩所修十度之一,十度或十波羅密,即布施、持戒、精進、忍辱、襌定、般若、方便、願、力、智。

菩薩在因地修行發願,有總願,也有別願。「總願」者,通於一切菩薩之願,如上述的菩提心,及四弘誓願 -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別願」者,即個別菩薩就其因緣所發的願,如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願在穢土成佛,後成為娑婆世界賢劫的第四位佛;又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願在淨土成佛,後以五劫時間成就極樂世界 西方淨土。
可知彌陀淨土法門的建立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能化的菩薩 (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 在「因地心」發願成就「果地覺」 - 名號及淨土,並以種種方便,召喚和成就十方眾生來他的淨土學佛修道;另一方面是「所化的眾生以信願念佛求生」,所化的眾生乘菩薩的行願所成佛的「果地覺」,以深信切願而發起「因地心」,往生淨土。

能化的菩薩是先淨心淨業而成就淨土;所化的眾生是先入淨土而成就淨心淨業。凡夫為境所迷,心難轉境,故不能做到「心淨則國土淨」,還是往生淨土去,在阿彌陀佛的國度裹,自然心淨,「國土淨則心淨」故。能所不二,充份地、圓滿地體現淨土宗的大乘精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