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 2019

1328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35)


1328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35) 
2019.05.31
           慧淨法師在「學習淨土宗宗風俗諦」視頻的開示,曾說:我們是念佛人,為法為道而進入佛門。法有世間法、出世間法;道有淨土門、有聖道門。我們是專崇淨土,專宗善導流,所以必須要把善導這一流的法義深入,甚至透徹。

要怎麼深入呢?首先,要掌握我們這個法門核心教理的相關法語,既可以啟發自己,又可以方便教化他人的,把佛言祖語背下來。當然,不認識字的,或者年紀比較大的老菩薩,只要專稱彌陀名就可以了。比較年輕的同修,身體記憶力都比較好,像《淨土宗經論釋要文》、《善導大師語錄》,可以背的話,就儘量的背,而且常加思維。

《善導大師語錄》內容很豐富,可以就自己需要的,選擇背誦,像《淨土三經》、《易行品》、《往生論註》、《安樂集》等,可以隨自己的能力,將重要的法語背下來。

阿賴耶識就像一片田地,起心動念,就像在田地當中,落下種子。一旦落下田地,時間一到就會發芽,乃至開花結果。宿世以來,阿賴耶識裡所含藏的不是貪瞋癡,就是妄想雜念,現在把佛言祖語背誦在裡面,汰舊換新,這樣佛言祖語就會成為我們的生命,思惟、言語、舉止,就會充滿佛緣。祖語所講的那種內涵與氣質,像淨土宗祖師解釋本願有二十幾條文,是我們這個法門成始成終的大根大本,能夠背的就儘量背。

另外淨土宗特色是易,和淨土宗祖師解釋本願的內容差不多,是將淨土法門易的這個特色,加以次第性的編排。有關處世之道,學佛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受戒、守戒。戒有五戒、十善等戒,我沒有把五戒十善的文字,條條句句列在俗諦裡面,甚至也沒有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列在𥚃面,是因為要讓處世之道的俗諦內容通俗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