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47)
2019.06.28
慧淨法師在淨土宗俗諦加入「奉公守法,為世良民」,認為是一般國民公民義務和責任。其實,佛教受持五戒 - 不殺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類似世間做人的五常 - 仁、義、禮、信、智,所謂「敦倫盡分,閒邪存誠」,如前所説。
《無量壽經》卷下曾詳述五惡、五痛、五燒,力勸求生淨土人要做好本份,同時亦勸世人不要留戀世間的名利等等。
社會的法律亦如是,限制和懲戒人們不可以殺人、傷人,也不可以偷盗、打劫,或強姦、非禮,或行騙、毁約、或醉駕、借酒鬧事等等,所以「奉公守法,為世良民」,可視為五戒在社會的法律的展述。
佛教常言:上報四重恩,包括國土恩,或國家恩。「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國家法律的本質,偏偏用來限制人們的「自由」,本來就是對立。
加上人性的貪婪,很多人往往過份追求「自由」,這條「自由」界綫永遠劃不清,因為人人心中用來計量的一把尺都不同,各執己見,故此「自由」的標準亦不同。世間的矛盾沒法化解,形成對立局面,勢所難免。
慧淨法師說:俗諦方面,讓我們看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俗諦不僅是我們行走的道路,也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我們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罪惡生死凡夫」,如果沒有「罪惡生死凡夫」的覺悟,就不會老老實實地靠倒在阿彌陀佛的懷抱中。
又說:學習我們這個法門的人,會比較有包容心,尤其是體悟到是阿彌陀佛包容我們,不跟我們計較,自然也會想儘量包容別人,不跟別人計較。大家也可以自我檢視與觀照,平常內心如果有太多掙扎的事,就要讓它消除;如果一直無法降伏,就應該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