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5, 2017

1065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49)

1065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49
2017.09.25
現任日本土宗宗務總長、佛教大學教授水谷幸正先生撰文,談及日本淨土宗的教義,尤其是宗祖法然上人的教法。

    其一,阿彌陀佛的悲心與眾生。法然上人留有“月影雖無處不照,唯存仰望者心中”的一首詩歌。此歌所吟,是將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觀經》第九佛身觀之文) 的悲心比作月亮。

月亮的光明,無論是山是河,是原野是海洋,是都市是貧鄉,是男是女,是窮是富,是智是愚,對這所有的一切都毫無差別地平等照耀。但是,不論是怎樣的明月,對於不想瞻望它的人,都是無可奈何的。唯有佇於屋外,仰望明月的人,才能接觸到它的光明,為其光明所包攝,領受那番風情。上人借此月光所表現的佛的光明,可以深入到月光所照耀不到的人的心靈深處,打破心靈的黑暗。

首先,前半句講表現阿彌陀佛的慈悲本願,佛的光明不挑揀善人惡人,表現了欲平等一律無有遺余地救度一切眾生的彌陀之心。以此平等無差別的大慈悲為心的阿彌陀佛,才是淨土宗信仰的對象(本尊=所歸)。阿彌陀佛建立極樂淨土,勸眾生為往生(信仰的目的=所求)而稱名念佛(達到目的的方法=往生行),因為他是以無有遺余地救度一切眾生為根本願望的(本願)


  阿彌陀佛建立淨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於世浮沈、執著自他彼此、為老病死所困擾而苦痛不安、不知有安養世界的人(凡夫),欲喚起他們舍離痛苦的現世、思歸淨土(厭離穢土,欣求淨土)之心而建立淨土的。所以,淨土是佛殷切期待著與眾生見面的地方,是佛為眾生準備好了的世界,絕不是眾生的自力所能成就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