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異同 (46)
2017.09.18
現任日本淨土宗宗務總長、佛教大學教授水谷幸正先生撰文,闡釋釋尊的教法怎樣發展成為阿彌陀佛信仰。他先談「信仰對象」 -
從教主釋尊到救主阿彌陀佛,續談「信仰的目的和方法」- 從依三學而覺悟,到依稱名念佛而得救。
水谷幸正先生說:不管發覺與否,所有人都始終在阿彌陀佛慈悲心的攝受之中。“月光普照,無處不至”,法然上人的這句詩正是在講述阿彌陀佛的本願慈悲之心。
阿彌陀佛的根本願望——慈悲心,從久遠的過去直至現在一直在向所有的人召喚:“稱我名吧!如果稱我名號,將會無一遺余地迎歸淨土!”(第十八念佛往生願)不論是誰,如果他因此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回答:“請把我迎歸淨土” 。於是,阿彌陀佛就會應聲伸出救度之手,將他迎入淨土。法然上人的“詠唱名時心遂願”這句詩,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為往生淨土,要在阿彌陀佛前面加上“南無”二字。因為“南無”中含有希望被救、希望往生(轉生)等殷切期望。所以,南無(歸依)阿彌陀佛之後,舍棄自己的各種想法和所有自力,把全部身心都托付給阿彌陀佛,最為理想。
唯有以“請救度我”之心一聲聲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才能切實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拯救;而堅信被救,能使人更進一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可使救主阿彌陀佛與稱名求救者之間的關系加深,不離棄,也不被離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