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平生業成 (64)
2016.11.21
諸佛皆自利利他,皆具實相身、為物身,但統實相身、為物身於一名號以攝化眾生,唯是彌陀一佛;故不受通途三身化用之局礙,而為一切諸佛所稱讚。
彌陀名號統攝實相身、為物身,源於彼佛本願,第十八願言:「乃至十念(名號),若不生者(為物身),不取正覺(實相身)」。又《觀經》「光攝念佛」之文,《小經》「何故號阿彌陀」之文,皆是其據。約本《論》則據「真實功德相(實相身)」,與「觀佛本願力(為物身)」之偈。
就曇鸞大師》的「二不知、三不信」而言,「知」是「信」義,若僅觀念之知,仍非相應。所以接下來就信心說「又有三種不相應」。先說「信心不淳」。淳,通純。雖稱名,但不純然仰信彌陀名號真實之救度,夾自力的雜質,精進勇猛時便認為往生一定,懈怠鬆軟時又以為往生不定,所以說「若存若亡」。
既然不淳,也就不一。一是專一。雖稱名,但不專一仰靠彌陀名號之救度,左右搖擺,心懷猶豫,所以說「無決定」。既然不一,也就不相續。雖稱名,但不始終如一仰靠彌陀名號之救度,前念彌陀,後念餘行,所以說「餘念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