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9)
2016.11.09
很多人精勤念佛多時,沒有什麽「感應」,包括無明等煩惱,祈願又未償滿,因而懷疑念佛的功用等等。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扼要地解釋原因:然有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者?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此語何解!?
物,泛指一切眾緣和合的事物,即眾生。為物身是佛為度脫一切眾生而成就的應化身,或是「他受用」的報身,即方便法身,不虛作住持,彌陀利他之德,眾生往生因果,無礙光照,表光明。
實相身是佛的法身,或「自受用」的報身,法性法身,真實功德相,彌陀自利之德,彌陀成佛因果,無礙光自體,表智慧。智慧是屬於二種佛身當中的“實相身”,即真實功德相之身,不是人天凡夫的虛假功德相。阿彌陀佛由於成為正覺而有的威神智慧光明,因此智慧是屬於彌陀的自利,彌陀成佛的因果,也就是無礙光明的自體。
“光明”是智慧的外相,是“為物身”,就是救度十方眾生的光明名號,在二種法身當中就屬於“方便法身”,也就是 昙鸾大師所講的“不虛作住持功德”,意思是永遠能夠以遍照光明攝持念佛眾生直到成佛,不虛假,不空過,這叫做不虛作住持。所以光明是彌陀利他之德,有了這光明我們就能往生成佛,所以光明是無礙光之照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