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八 - 一向專念 (111)
2015.01.23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深心」,詳述「就人立信」和「就行立信」,又細分念佛之行為正行和雜行,正業和助業等,論述有層次感,清明確,易懂易做,十分精采。他最後總結「就行立信」之說,云:「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換言之,就彌陀淨土法門而言,「正行」者,即專修,而非兼修、雙修、雜修。雖然其餘的修行都是善行,一切皆名為「雜行」。為什麼善導大師強調修淨土法門者要專修「正行」,而不要雜修「雜行」?
善導大師續云:「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善導大師指出:專修「正行」者有五得 :(1)
與彌陀親、(2) 與彌陀近、(3) 無間隔、(4) 不用廻向得生、(5) 純而不雜。
相反地,雜修「雜行」者有五失:(1) 與彌陀疏、(2) 與彌陀遠、(3) 有間隔、(4) 廻向得生、(5) 雜而不純。
「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一句,聯想到善導大師的「要門」定義 - 「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可知定散二善亦是類似雜行,雖可迴向得生,但有「五失」。唯是念佛「五正行」的正助業,才是彌陀淨土法門真真正正需修的行業,才有「五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