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3, 2014

52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 小結(十四)



52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 小結(十四) 
2014.04.23

我等凡夫常以自己的知見去衡量判斷事情,那些應該不應該;那些得,那些失;那些順、那些逆,乃至如何求生淨土等,都有自己既定的看法,自以為是,如信要雜修,或雙修、兼修等,如持戒加念佛,地藏加念佛等等。他們只望感應道交,佛力加持,臨終蒙佛來迎接引。

很多淨土行者卻遍遍不信、不依、不順釋尊在「淨土三經」所說、所教、所願,對彌陀的救度不信受。剛強的自力心行人因有疑佛智,不全仗佛力,故此他們的往生也成疑,就有困難。結果,出現了「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的情况。「不相應」的情况有三種: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  淳,即淳樸,淳厚、真誠。不淳,就是雜而不純,雜而不一,雜而不專,顯示信心不夠至誠,不是全心全意,尚有疑慮,尚有保留,時信時不信,故說​​若存若亡。淨土行者要在信門做工夫,首先要做到信心要淳,信心常存,因此念佛要專修,不宜夾雜其他的諸行!如《觀經》的「三心」中的「至誠心」。

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 有佛弟子信佛很「淳」,十分虔誠,但面對種種法門,一時難以決定。若決定求助於他力 (作為增上緣),選取了淨土門,以後應一門深入。為了表示對阿彌陀佛的救度要有絕對信心,我們應專心一意,從一而終,不作他想,無後心矣。祖師常言:「信心決定,往生決定」!信心未決定,往生豈能決定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