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6, 2014

52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 小結(十一)



52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 小結(十一) 
2014.04.16

        接上文。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什麼是「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在此對問答之前,曇鸞大師曾解釋什麼是「真實功德」;若修行者如實修行,亦得「實功德」 (「真實功德」)所謂「如實修行」者,即稱名、憶念阿彌陀佛,因念「彼無礙光如來名號」故,即念南無阿彌陀佛!

名義」者,前文已說明之,就是無礙光如來名號;「相應」者,曇鸞大師解釋得十分簡單,就是煲和煲蓋合起來。為什麼出現不相應的情况呢?曇鸞大師歸咎念佛者「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所謂「實相身」,即法界身,又名法身。佛的心和身是遍法界,處處都在,無處不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一切物障、業障,皆不能礙。阿彌陀佛與我們常在!《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以,我們隨時隨地口稱佛,佛聞之;身拜佛,佛見之;心想佛,佛知之,法界身故。

所謂「為物身」,即為眾生之身。物者,乃眾綠和合而生 (眾生)也。諸佛所作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無私地為眾生。一切都以念佛者的最究竟的利益為依歸 (出離三界,得生淨土),此乃不虛偽的實功德」 (「真實功德」)故,能攝眾生入畢竟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