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 小結(十七)
2014.4.30
上文提出的念佛心態,出現「信心危機」,主要根源在於「自力心行」。很多念佛人多年來都沒法調整「自力心行」,墮入「自力心行」的陷阱而不自知,如「信心不淳」者,即有夾雜,一時信他力,一時信自力,究竟想求往生,還是福報。不一、沒有決定,就是不相續,今天想求往生,明天想求定求福,總之暫時不想往生。不淳,就是自力行。
殊不知念佛 - 稱念名號的他力作用,在乎行者對佛的信心,包括佛智和佛力,那就尊重阿彌陀佛的意見,全讓阿彌陀佛去處理。當知信心是佛所賜,不是我們自己發的,不是佛願所賜的信心,不能產生念佛應有的作用,如止一切惡,往生極樂等。此云:「他力信心」,又云:「就行立信」。如善導大師《四帖疏》〈華座觀〉曾云:「見以不見,皆是佛恩力。」
「信心不淳,若存若亡」者,即時對他力有信心,時無信心,信自力心。例如:昨天念佛多,清心寡欲,自覺往生有望,自慶快樂;今天不念佛,就自覺往生無望,悲觀失望。又例如:昨天遇順緣,自覺念佛好靈驗,自慶快樂;今天遇逆緣,自覺念佛不靈驗。時有信心,時無信心;時有念佛,時無念佛。患得患失,就是「若存若亡」。
須知順逆、得失都是凡夫的邪知妄見,如塞翁失馬喻,所謂「靈驗」、「滿願」等凡皆非根本,皆非究竟,不能「攝眾生入畢竟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