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8)
2014.1.15
上文談及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眾生,其中「相好光明」(身業)與「稱佛名號」兩種,眾生可以透過念佛而受益,如以觀想念佛,見佛光明,又可以持名念佛,攝取光明。至於「說法弘教」和「神通變化」兩種,只能佛念眾生,眾生不能以說法弘教,或神通變化念佛。所以,前兩種是眾生念佛;後兩種是佛念眾生。
無論相好光明,稱佛名號,眾生念佛可入念佛三昧。前者觀想念佛入三昧者,又名「觀佛三昧」,此乃「正受」工夫。然「正受」者,專注一處也,行者一心專念名號,制心一處,無餘間雜,以稱念佛入三昧者,又名「念佛三昧」。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可知二種念佛法門,同見於《觀經》,前者是釋迦世尊的教化,即自力修定善 –即息慮以凝心,如《觀無量壽經》所述的前十三觀。行者可以將修定功德廻向,求生淨土,視為淨土宗的「要門」。
後者是彌陀世尊的教化,即他力念佛,攝受彌陀廻施給念佛眾生的名號功德,即可乘彌陀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不用廻向,臨終時佛自來迎,直接頓生淨土,這是淨土宗的「弘願門」 -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