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1, 2014

49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5)


49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5)
2014.1.31

歷代祖師都說淨土法門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這四句可以說就是我們淨土宗的奧秘與特色。淨土宗是果地法門,跟一般從持戒,禪定,發慧,然後證悟佛性,由因地一級一級修、一劫一劫修的因地法門,完全不同。

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八願明示阿彌陀佛救度眾生,使他們得生淨土的方法 – 稱其名號,因此,持名念佛是順應阿彌陀佛的本願。持名念佛是阿彌陀佛吩咐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既信受的彌陀救度,自然就要信其言,依其教,順其願而奉行之。不用頭上安頭,或畫蛇添足,或修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等等。行者一向專念名號,以示全仗佛力 – 名號功德,明信佛智,易得往生!

彌陀廻施給念佛人的名號功德,比我們在世間修任何善行所得的功德,不知殊勝多少萬萬倍,而且衹有真實的名號功德才能與真實的、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相應,所以在「往生淨土」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只有「名號功德」才管用,故善導大師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雖然我們還在因地,但已有果地的功德,待娑婆的業報盡,自然不再輪迴,而是享受佛果地的功德,自然往生彌陀淨土,在彌陀淨土自然成佛,這叫做「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49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4)


49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4)
2014.1.29

近代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曾說過:「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及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阿彌陀佛成就正覺,即是成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所謂「名即體」,名號就是他的身體,是他的法身;他並將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迴向及賜給我們十方眾生領受,令每一位稱念共名號的人,受彌陀光明攝照,使他們擁有彌陀同樣的功德。

        因此,《觀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亦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具體說明淨土法門的始末,從因到果的整個運作過程。

近代印光大師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熟,成佛有餘,不學他法,又有何憾?」淨土法門是果地教,即從果地開始來講,以佛的功德做為我們的功德,不必我們經過自力修戒定慧、四攝六度等,也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去累積功德。現世今生,當時直下,我們稱念彌陀名號,就能夠亳不費力擁有佛果地的功德,因為阿彌陀佛已將他正覺的功德迴向、惠賜給我們,這叫做「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Monday, January 27, 2014

49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3)


49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3)
2014.1.27

      淨土宗祖師們也廣讚彌陀名號的殊勝功德,如:
蓮池大師說:「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矣。彌陀名號具足萬德功能,這句名號一念出來,所有萬善、萬德都完全包含、圓滿,不缺乏,不追求福報,不必期待福報,多福、大福已經都具備了。蓮池大師又說:「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專念彌陀佛名,就是多善根之中的善,多福德之中的福,如《阿彌陀經》所說的「善根」和「福德」。

藕益大師也說:「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就具有多善根多福德;而且這樣的善根福德與佛完全相同,圓滿具足。

藕益大師又說:「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阿彌陀佛名號是萬德的名號,我們稱念這句名號,自然就會招感這句名號所具足的萬德。又說:「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意思是說,釋迦世尊在此娑婆世界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也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現在釋迦世尊以他所得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傳授給與十方眾生信受,尤其是五濁惡世的濁眾生惡眾生。

Friday, January 24, 2014

49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2)


49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2)
2014.1.24

        善導大師秉承曇鸞大師在 《往生論註》卷上所言:「釋迦牟尼佛說淨土三經,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可知淨土宗豈可不環繞彌陀名號而說呢!有關讚歎「名號功德」的文字,廣泛載於多部經典,如:《無量壽經》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云:「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增一阿含經》云:「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搆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淨土法門的殊勝之處,正是在於「容易」!一般人以為念佛的行持是最容易,故其功德恐不及其他高難度的修持。事實則恰恰相反,念佛最易,則功德最勝!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簡單來說,名號功德是真實的,世間善行功德是不真實的。

Wednesday, January 22, 2014

49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1)


49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1)
2014.1.22

              《無量壽經》云:「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清楚地說明阿彌陀佛的無上功德寶,就在六字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令眾生得大利益,包括現生和當來的利益,因為其名號具足無上功德!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意謂一切世間所修功德皆是少善根、少福德,不具足以往生極樂國土,唯獨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經》的異譯本,由玄奘法師翻譯) 更清地云:「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

可知名號具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能使十方念佛眾生極樂國土,真是不折不扣的多善根、受福德,具足以往生極樂國土的功德啊!

Monday, January 20, 2014

48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0)


48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0)
2014.1.20

阿彌陀佛的第十七願云:「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這個願說明阿彌陀佛早己設想成就「名號」,令十方諸佛都來讚歎其名號功德,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同時,十方諸佛皆讚歎稱念其名號的眾生。所以,作為十方諸佛之一,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亦不例外,故出興於世,讚歎和稱揚這個佛名,我們才能夠聽到,才能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請注意,阿彌陀佛不要求十方諸佛都來讚歎自己 – 阿彌陀佛,而是讚歎其名號 – 南無阿彌陀佛!

第十七願列在第十八願之前,所以第十八願所言的「乃至十念」,順理成章地指明念十方諸佛所讚歎和稱揚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善導大師力倡「教念彌陀專復專」,又以「五正行」的「稱念正行」為「正定之業」,為何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那麽重要呢?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指明稱念其名號,阿彌陀佛沒有其他事情要我們做了。我們隨順佛願,專注奉行,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何必自作主張,畫蛇添足,自限局分呢!

由此可見,基於第十八願,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了我們往生所需的功德。我們衹需要一向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自然就能夠,攝取光明,增長善根,往生大事就由阿彌陀佛一力承擔!

Friday, January 17, 2014

48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9)


48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9)
2014.1.17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下云:「諸經統言有五種不可思議:一者眾生多少不可思議,二者業力不可思議,三者龍力不可思議,四者禪定力不可思議,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議。 此中佛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又云:「然五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有二種力,一是「出世善根大願業力」,這種「大願業力」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即法藏比丘所成就。出世善根者,曇鸞大師解釋云:「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淨土(極樂世界),從此大悲生故,故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阿彌陀佛以大悲心,發大願,修淨業,成就了無為涅槃的安樂淨土,成就了接引眾生安住其淨土的能力,此力為「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我們乘此「大願業力」得生到淨土,自然離一切世間苦,所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什麼是「善住持力」?曇鸞大師解釋云:「住名不異不滅。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藥塗種子,在水不爛,在火不焦,得因緣則生。 何以故? 不朽藥力故。若人一生安樂淨土,後時意願生三界教化眾生。捨淨土命,隨願得生。雖生三界雜生水火中,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朽。」這種「善住持力」是阿彌陀佛在果地以真實功德成就,是不虛作的。此力也能令人一生安樂淨土,自然止求聲聞、辟支佛心」。

Wednesday, January 15, 2014

48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8)


48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8) 
2014.1.15

上文談及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眾生,其中「相好光明」(身業)與「稱佛名號兩種,眾生可以透過念佛而受益,以觀想念佛,見佛光明,又可以持名念佛,攝取光明。至於「說法弘教」和「神通變化」兩種,只能佛念眾生,眾生不能以說法弘教,或神通變化念佛。所以,前兩種是眾生念佛;後兩種是佛念眾生。

無論相好光明,稱佛名號,眾生念佛可入念佛三昧。前者觀想念佛入三昧者,又名「觀佛三昧」,此乃「正受」工夫。然「正受」者,專注一處也,行者一心專念名號,制心一處,無餘間雜,以稱念佛入三昧者,又名「念佛三昧」。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可知二種念佛法門,同見於《觀經》,前者是釋迦世尊的教化,即自力修定善 即息慮以凝心,如《觀無量壽經》所述的前十三觀。行者可以將修定功德廻向,求生淨土,視為淨土宗的「要門」。

後者是彌陀世尊的教化,即他力念佛,攝受彌陀廻施給念佛眾生的名號功德,即可乘彌陀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不用廻向,臨終時佛自來迎,直接頓生淨土,這是淨土宗的「弘願門」 -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Monday, January 13, 2014

486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7)


486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7)
2014.1.13

淨土宗祖師道綽大師在《安樂集》云:「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眾生:一、佛以相好光明方便度眾生。二、佛以說法弘教方便度眾生。三、佛以神通變化方便度眾生。四、佛以名號功德力度眾生。

一、相好光明 - 此是以身業度化眾生。佛以神通大方便,於無相法,而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無量光明。令眾生起歡喜心仰慕心,而受度化。如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念佛光攝」之文,云:「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這是歎佛身業莊嚴。念佛眾生必蒙光攝,當知本願如是

二、說法弘教 - 此是以口業而興度化。佛以神通大方便,於不可說法,而以言語宣說。令眾生聞法歡喜,而受度化。如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行經三百餘會。這是佛以口業說法弘教度眾生。

三、神通變化 - 此是意業度眾生。以神通變化,折伏剛強難調眾生,而度化之。佛的神通不可思議,能同時示現十方世界成佛滿眾生願,度眾生苦。

四、名號功德 - 此是以悲願、功德力度眾生。佛秉大願,十方眾生,稱佛名者,皆蒙度脫。佛是萬德洪名,一經稱念,可滅無量罪。彌陀名號成就二種不可思議的力量: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

Friday, January 10, 2014

48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6)


48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6)
2014.1.10

        《觀無量壽經》的真身觀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八萬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善導大師解釋此文,云:正明觀身別相,光益有緣。即有其五。一明相多少。二明好多少。三明光多少。四明光照遠近。五明光所及處偏蒙攝益。

        由此得知,阿彌陀佛有身相光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光所及處,偏蒙攝益」。攝,即攝照、攝護、護念;取,即接取、引取。阿彌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唯攝念佛眾生,念念不捨。阿彌陀佛從未有捨離專念其名號的眾生。念佛眾生亦蒙光明之益,因為名號是光明,光明具足阿彌陀佛所修及迴施眾生的功德。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唯攝念佛」之文云:「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為何「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呢?曇鸞大師有一句話說得好:「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你所稱念的名號不如實,與彌陀的光明名號不相應,沒法接軌,唔啱key,唔同channel!

善導大師《般舟讚》「唯覓念佛」之偈,又云:「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由此可知,念佛名號一定要專,不要修餘雜業行,要正行!

Wednesday, January 8, 2014

48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5)


48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5)
2014.1.8

        善導大師秉承曇鸞大師在 《往生論註》卷上所言:「釋迦牟尼佛說淨土三經,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他在《觀經四帖疏》云:「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淨土行者以「願生彌陀淨土」為目標,善導大師說《無量壽經》「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唯者,即唯一、單一,沒有其他了;明者,即說明、聲明、正明、直述,不轉彎抹角了。善導大師說《觀無量壽經》「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標者,即標謗、突顯,以比較方式突出專念名號得生」的特色。至於《阿彌陀經》,勸淨土行者「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並指出此法有「十方恒沙諸佛證誠」,絕無虛言。

此外,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大師以短短四十四個字,從阿彌陀佛發願,乃至眾生念佛得生,整個流程的來龍去脈,說得一清二楚,又將「光明名號」、「攝化信心念佛」等似是而非的關係串起來,令人心開意解,高超!

Monday, January 6, 2014

48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4)


48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4)
2014.1.6

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在 《往生論註》卷上開始時,云: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釋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城講述《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在舍衛國講述《阿彌陀經》,換言之,淨土三經的本體是什麼呢?阿彌陀佛名號!可知「彌陀名號」在淨土宗的思想上,是何等重要啊!為什麼彌陀名號是那麽重要呢?

阿彌陀佛發了和成就四十八願,其中第十七願云:「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隨後第十八願,即「念佛往生」的根本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當中所言「十念」,說明「稱佛名者」必定得生淨土,業事成辦矣!

阿彌陀佛成就四十八個願,當中有「稱我名者」、「聞我名號」或「聞我名字」的願凡十多個,可見「」、「聞名」皆蒙受益。正因為阿彌陀佛成就了「名號」,他才成佛,才能度生,才有淨土法門。

「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本體,所謂「名即體」。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法身,名號是光明,具足阿彌陀佛所修的功德。「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Friday, January 3, 2014

48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3)


48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3)
2014.1.3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主要行持,是諸宗的行持中最簡易的一種。為什麼淨土宗的行持這樣簡單、容易呢?因為這是阿彌陀佛攝化眾生解脫的方法,也是眾生取彌陀功德的方法!阿彌陀佛經歷五劫思惟,精心設計出來,能令十方眾生受益的方法,一定是十分簡單、容易,否則,有些人能受,有些人不能受,或祇受少許,不能全受,那就不平等、不圓滿了!

任何人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便能取彌陀迴施給眾生的功德,不但可以滅罪、消災、延壽,更具足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資糧就當下完成,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的功德無可置疑是無上的、真實的、清淨的、殊勝的,是「多善根福德」的。相對諸宗法門,行者需要藉由誦經,或拜懺,或持咒等功德,既不真實,又不清淨,是「少善根福德」的,往生淨土尚待因緣。所以,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易得往生!

淨土宗行者願生彌陀淨土,從開始到臨命終,一輩子都是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叫做「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或「專修」。他們深信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之承諾,順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之意願,依照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之教導,信心歡喜,無疑無慮,讓阿彌陀佛以名號攝化,一手成辦他們的往生大事。

48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2)


48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2)
2014.1.1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主要行持。他宗的行持夾雜念佛,說明原來修習禪、律、密、天台、華嚴、法相等的機眾,多有不堪受其本宗的行法,衹好兼修淨土宗的行持,如禪淨雙修、律淨雙修、密淨雙修、台淨雙修等。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明。雖可教益多門。凡惑無由遍攬。」可知我等眾生障重,面對可以施教和受益的多種法門,無法遍攬和通達。事實上,釋尊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當時隨緣聞法者皆蒙解脫。及至佛滅後六百年,龍樹菩薩將大乘菩薩教歸納為八宗 - 禪、律、密、淨、天台、華嚴、法相、三論,以應根器日益淺弱的眾生來修習。

時至今天,尚有證果的祖師承傳的教門恐怕絕無僅有矣!唯是不用師承、專依佛力的淨土宗還屹立不倒。釋尊早已在《無量壽經》指出彌陀淨土法門是經道滅盡時尚存的法門,《無量壽經》是最後一部住世的經典,云: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不過,因諸宗皆兼稚淨土宗行持,以致真正、純粹的淨土宗沒法突圍而出,宗風難以顯彰!

Wednesday, January 1, 2014

48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


48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1) 
2013.12.30

「南無阿彌陀佛」 - 作為中國人,這句話幾乎無人未聞、無人不曉。所謂「家家彌陀,戶戶觀音」,可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已經家傳戶曉,深入民心。

究竟「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六個字是梵文譯音,英譯音為Namo Amitabha。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阿者是無。彌者是量。陀者是壽。佛者是覺。」,所以,漢義譯為「歸命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是一個佛的名字,但據《無量壽經》載,此佛另有其他十二個名字:「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全部都與光有關。

不過,這個在中國響噹噹的名字 - 阿彌陀佛,在西方非佛教人士,乃至在佛教發源地印度、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卻鮮為人知。還有,中國佛教教派很多,如禪、律、密、天台、華嚴、法相等,但幾乎都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已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