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 (小結二十一)
2013年 4月26日
有人說《阿彌陀經》是《觀無量壽經》的延續篇,亦非無因。釋迦牟尼佛《觀無量壽經》的末段一句:「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沒有詳細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及與《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修定觀和修三福求生淨土的關係是什麼?
《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中最簡短的一部經典。從文章結構和敍述方式來看,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專為後世的凡夫而說,有別於其餘兩部淨土經典,令人一看就懂,易明易做。釋迦牟尼佛宣說《阿彌陀經》時,完全避開甚深微妙的大乘菩薩的教理,完全沒有提及自己一貫的教法
– 自力修福、修慧的法門。
釋迦牟尼佛宣說《阿彌陀經》時,他將極樂世界之依正莊嚴描述得極盡人性化、世俗化,令人容易明白、接受,乃至欣慕,他刻意地沒有描述難明的無為涅槃境界,如《無量壽經》所述。不過,這會使後者的解經者誤會,以為極樂世界是化土,而善導大師則一錘定音,極樂世界是報非化,再指出凡夫可以直入報土
– 淨土宗的特色。
《阿彌陀經》的後段,引出六方諸佛來舒廣長舌相,共同誠證阿彌陀佛的「專念名號」而得生淨土之大願業力,以增加凡夫的信心,力勸凡夫祇要生信發願,專念名號,必得往生淨土。善導大師深明大意,在《觀經四帖疏》力勸凡夫專修稱名正行 (弘願門) ,必得往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