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0, 2020

1437 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44)


1437 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44) 
2020.02.10
學習淨土宗宗風俗諦第六條:學佛大悲心──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彌陀如何為我,可從阿彌陀佛成佛後所言的「三誓偈」得知。續說慧淨法師題為「三誓偈略解」的演講內容:

我們之所以輪迴三界六道,就是貧窮無福慧;要離開六道輪迴,除了福報,主要是要有智慧。這裡所說的智慧是什麼呢?就是般若,也就是體會空性;體會空性才能夠斷煩惱、破我執,一旦煩惱斷了,我執也沒有了,自然能夠離開三界六道輪迴。可是,我們沒有這個力量,我們只有造業的力量,沒有證悟的力量,但是阿彌陀佛有這個力量,又樂於布施給我們福跟慧。

先與其物救其肉身,再與其法救其法身
我們的肉身要生存在這個世間必須要有足夠運用的生活必需物質,法身要解脫輪迴必須要有般若智慧,這種種,都來自於阿彌陀佛的大布施。

第二偈說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完成的超越十方諸佛的佛身,其本身及其功德、目的,是為了救度「諸貧苦」的眾生,也就是貧苦無智慧,常在六道輪迴的眾生──就是我們。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所要救度的眾生是誰呢?就是我們在座各位,就是一切眾生。

如果僅就四十八願而言,他力救度與他力迴向之義並不明顯,所以更在此偈中,表明「為大施主」、「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的他力迴向與慈悲救度的願心,顯示往生淨土之因,完全都是阿彌陀佛他力迴向的救度。此救度之經證,唐譯「成救度之法王」之語,直顯無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