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 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43)
2020.02.07
譬如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願的供具隨意,三十八願的衣服隨心,第十八願的念佛必生,第四十六願的聞法如意,這一些都顯示阿彌陀佛要對眾生布施財、法、無畏。
所以在《無量壽經》的「勝行、勝果段」,也就是法藏菩薩發了這一些願之後就進入修行的階段,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所獲得的殊勝果報叫做「勝果」。經文就說: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也就是說,凡是法藏菩薩所示現出生的地方,都可以隨心所欲,即使是要無量的寶藏,也都能夠立即出現。又說:
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顯示法藏菩薩有這樣的功德功能,而這樣的功德都是要迴向布施給十方眾生的。因此,法藏菩薩既然已經成佛了,那我們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就能夠擁有財、法、無畏。
下偈言: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下文言:令諸眾生 功德成就。這都顯示他要成為一個普濟諸貧苦的大施主,不然他不成佛。
「諸貧苦」通財、法二貧,這裡的「諸貧苦」,指的不只是物質需求上的貧窮,同時也包括缺乏智慧,如《法華經》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