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42)
2020.02.05
三、為顯示「他力救度」
第二偈: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唐譯言: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唐譯」是指唐朝時代所翻譯的一部《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無量壽如來會》與《無量壽經》是同樣的內容,只是翻譯的時代不同、翻譯的人不同,所以在文字的表達上也有所不同。把兩個不同翻譯的版本互相比較,就可以互相補充解釋,意思就更加的充分顯明。
無量劫:此示未來無量無數劫,非唯當時;末法萬年之後,猶獨留此經,以廣度眾生。
「無量劫」,這是顯示包含著未來的無量無數劫,並不只法藏菩薩的時代,或者十劫以來這一段期間。
《無量壽經.流通分》中,釋迦牟尼佛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就表示這個無量劫是涵蓋法滅的時期,乃至永恆的未來。
施主:財法無畏三施。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願供具,第三十八願衣服,第十八願念佛,第四十六願聞法。下偈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下文言「令諸眾生,功德成就」。「施主」也就是布施的主人。「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法藏菩薩發願的時候,三種布施都涵蓋在內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