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3, 2019

1373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80)


1373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80) 
2019.09.13
淨土宗宗風俗諦第三條第四組:不背因果,不蓄恨意,不懷虛假,不行諂曲。今談「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無量壽經》有一段經文,談到法藏比丘如何修行,云:「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者「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何謂「無者虛偽,諂曲之心」?虛偽,即是虛假,不真實。如善導大師在「至誠心」釋說:我等凡夫「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蝎。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因此凡夫所作三業,非真實心中作。

從真諦往生之道來說,我等凡夫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但從俗諦處世之道來說,我等凡夫則要「不懷虛假」,以真摯心待人,因為阿彌陀佛是這樣為我,我就要這樣為人

善導大師在「至誠心」釋續說:「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所以,願生淨土之人,平生都專念彌陀名號,而且願生極樂,堅定不移,同時對彌陀的悲心救度有了體認,對自己的卑微下賤有了體認,這就是機法二信。

有機法二信的人,他的心性、氣質、言行都會有改變的,既有這樣的改變,他的不良業習、遭遇也會隨之而改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