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淨土宗宗風俗諦「處世之道」第四條的第二組條文:和顏愛語,下心含笑;慈念眾生,加厚於人。
「和顏愛語,下心含笑;慈念眾生,加厚於人」這些話涵詠在心中,並體會「自覺愚惡,過於他人」。慧淨上人在演講時曾説: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也是人與人最好的溝通橋樑;時常笑臉迎人,必是最有人緣的人。
“和顏愛語” 是溫和的容貌,體貼的語言。當我們說話時,想一想:我所講出去的話,是會傷對方的心,還是讓對方覺得歡喜。我們的容貌自然溫起來
“下心含笑”:“下”,就是謙下、卑下,卑下之心,謙下之心,同時以讓對方覺得很容易親近,很友善的笑容。
「下心含笑」出自《地藏經》,原文是「下心含笑,親手布施」。
下心含笑,親手布施」,即以謙下柔和的心腸,慈悲關愛的笑容,親手普遍的布施貧窮而又下賤的眾生。
凡夫都有我執、我見、我慢,比須彌山還高,看不起別人,認為“我有我的性格,我的見解比你好,我比你強” ,以致彼此不能溝通。就算行布施給人,亦著相布施,造業造罪。
若然我們以謙卑柔軟的態度,和藹可親的笑容,直接親手行布施,乃至卑弓屈膝,並且敬重對方,放下慢心,以真心、愛心、謙敬心待人,不但令人容易接受,更令人動容,感念、懷念,永誌不忘。 謙敬能夠聚德,招來福報,古人云:「人能謙下如溪谷,則德常在不離己」。
出家服亦是法幢,若威儀安詳穩重,則不說法亦能度眾,如馬勝比丘;若言行放任,肆無忌憚,則令人鄙視,而成佛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