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8, 2018

1179《觀經四帖疏》綱要 (43)

1179《觀經四帖疏》綱要 (43) 
2018.06.18
善導大師分辨「雜行、正行、助業、定業」,而勸導不問行住坐臥的稱名,有捨雜歸正、捨助專定的廢立之意。

至於「雜修」,即是助正兼修,這當然是心向阿彌陀佛一佛的行業;然而以為勤修此五正行之故才能往生,不知助業是方便,唯有正定業才是真實,才是往生因種,因而依靠自己所修五正行之力,這便是自力心;以這自力心所修的五正行名 為「雜修」。

當然所修的是正行,行此正行方知本願之旨,然而仍存自力,大師貶為雜修,勸人捨棄;這絕非捨棄五正行,而是捨棄自力心。當自力心捨掉之時,則從來被貶 為雜修的助正兼行便完全轉變為報謝廣大佛恩之行。

               此「就行立信」之「行」既是順佛願的正定業之稱名,而此稱名不是行者累積自己稱名之功,不是以稱名之力祈求往生;往生資糧在彌陀之名號功德,而此稱名乃是名號功德的全現,信受稱念即得往生;因此「就行立信」不外是「機法二種深信」中的「法深信」的內容。

善導大師於「法深信」說:「決定深信(立信),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就行,念佛即是乘彼願力 )。」又〈玄義分〉說:「南無者即是歸命(立信),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就行,名號即行)。」願力名號,一體異名,信願力即是信名號,信名號即是信念佛。就彌陀而言,即是本願名號使人往生,故言「本願名號正定業」;就眾生而言,即是信心念佛得往生,故言「信心念佛正定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