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觀經四帖疏》綱要 (41)
2018.06.13
以這幾點來看,善導大師之意不在就前三(即「讀、觀、禮」)後一(「讚」)之正行立信,是就第四之稱名一行立信,故名「就行立信」。
此段文之初有「就行立信者」之句,這是標目,標目在於指出本文的旨歸,而其旨歸正是在於順彼佛願之正定業的稱名一行,因此就行立信的「行」是指「稱名一行」,並非指五正行。
然而,既然說不問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則很明顯地不論何時何地何緣,都可念佛,都應念佛,也都必往生,故大師於《往生禮讚》說: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既然乃至臨終之機,一聲一念亦得往生,可知並非以稱名累積功夫,以自己稱名之力往生,是本願名號之力使信願念佛之人往生。
以此順彼佛願的稱名為正定業,則往生之業因具足,前三後一的助業自然也融化於稱名之中;當然尚未具足信心,未成為正定業的稱名之前,助業即是方便行,助成信心的方便;一旦具足信心,蒙佛救度,則任運稱名,稱不認稱功,助不執助相。
「正助」亦有君臣、主伴之義,以稱名為主位,禮誦等隨順之,因而分為正助,恰如龍動雲隨、君來臣侍的風貌。然倘若以為一心專念不足以往生,須助業補足之,因而五種正行兼修,以求往生,這很明顯地帶有自力,古德謂之
「助正兼行之雜修」,亦謂之「助正間雜之雜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