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8, 2018

1175《觀經四帖疏》綱要 (39)

1175《觀經四帖疏》綱要 (39) 
2018.06.08
續釋亦即善導大師所說的「正定業」之文,提及之「不問時節久近」一句,即是不論時間長短,都應專念彌陀名號,長命之機則盡形壽稱名;短命之機則乃至七日一日、臨終之十念一念,亦得往生,無一念之疑。

因此,可知往生極樂在於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往生之業因既已滿足,則隨其報身長短,盡形壽一心無二心,信心無疑心地專念彌陀名號,不論行住坐臥的時處諸緣,不論時節久近的時間長短。曇鸞大師說 「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亦即往生之業因在「乃至十念」之專稱彌陀佛名即已完全決定,此古德亦謂之「平生業成」。

               此「不問罪福多少,勸專念佛名 」之文,正顯示彌陀佛力無礙救度之法門,以消除一切疑見之執著。或有執著罪福因果,修福應生,造罪不生;或有執著福多罪少,尚可得生,罪多福少,則不得生。為除此等疑執,故言:「不問罪福多少,但能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

               然有邪見之人,濫解彌陀救度,不問罪福多少故,罪不可畏,福不可修,若有畏罪修福者,是未信彌陀願力之人;因而增長放逸懈怠,任性胡作非為。此等之人,猶在問罪福之中,以修福 為非,造罪為是,執此邪見,自謂信心決定,是淨土之因。

亦有稱自身是罪惡凡夫故,放縱三業,任情為惡,都無慚愧,放言 「我實他力行人,乘佛願力,定得往生」。如此等輩,與彌陀本願不相應,可謂欲求超升,反更沉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