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觀經四帖疏》綱要 (36)
2018.06.01
原來是修聖道門的人,想在此土入聖證果,因此以六度萬行為其因行;然而畢竟自覺煩惱強業障重,以自己之力無法圓滿六度萬行諸波羅蜜,無法在此土證果,因而發願求生極樂淨土,而以其所修功德作為迴向。
若一改其聖道門行業,捨雜行歸正行,捨雜修入專修,則不用迴向,因為是純粹極樂之行體故;而雜行非純極樂之行,是廣通於人、天、三乘及十方淨土,隨其業因而感果。因既千差,故果亦萬別,
若不迴向便不能感極樂之果,故謂之雜。然而雖可迴向,也只能胎生,不能化生,因為不是彌陀本願真實行,乃是凡夫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且不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不蒙彌陀光明攝護。故善導大師於
《往生禮讚》言: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又於《般舟讚》言: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雜行不生之事,大師於《法事讚》卷下言: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