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異同
(11)
2017.05.24
彌陀救度與上帝救贖第十個是:覺悟不同。淨宗法師說:「如果說「愛即真理」,則愛的深度、廣度取決於對真理覺悟的深淺。二相對比,很顯然有神宗教所宣稱上帝(主、神)的愛,與阿彌陀佛的慈悲究竟不能相比,說明其對真理的覺悟有限,如霧中觀花,含有臆測的成份,難以經受合理的質疑,非如佛教,由大徹大悟,起大慈大悲,其理與事皆經得起任何質疑。」
佛者,覺也。覺有三個層次:本覺、始覺和究竟覺。本覺是一切眾生本具平等性的佛性,但在迷悟之間有差別相。始覺者,是覺悟此佛性,所謂明心見性,知道世間俗諦和出世間真諦。從性起修,經歷劫以無漏心,修清淨業,證得真常,得大解脫自在,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得「究竟覺」而完成佛道。究竟覺,又名無上無等正覺。
因此,善導大師云:「除佛以還,智行未滿,在其學地,由有正習二障未除,果願未圓。此等凡聖,縱使測量諸佛教意,未能決了。雖有平章,要須請佛證為定也。」隨自意的臆測,經得起任何質疑。
基督教說「愛即真理」。言「真理」者,具永恆性、平等性、必然性、普遍性等特質,佛教說是「真實性」。但是,基督教說「愛」,在七情六欲方面仍有喜怒哀樂;又有世界末日的審判,而審判者必有善惡罪福等差別相,所以非平等的、有條件性的、有限的「愛」,怎能說「愛即真理」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