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2, 2017

101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異同 (10)

101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異同 (10)  
2017.05.22
淨宗法師說:彌陀救度與上帝救贖第九個是:理論不同。他說:「上帝救贖以創世論為基礎,即上帝創世造人,而人違背上帝意旨造罪,上帝愛其造物故予救贖。彌陀救度以佛性及緣起論為基礎,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清淨平等,一體不二,為真理本體,無造無被造。眾生迷此佛性,自己顛倒造罪,因而受苦受難;諸佛菩薩覺悟此佛性得大解脫自在,憐愍眾生迷惑顛倒造罪受苦,自然流露平等大慈悲心而欲救拔。」

淨宗法師總結了兩種「信者得救」不同的理論基礎。

彌陀救度以以佛性及緣起論為基礎;上帝救贖以創世論為基礎。

彌陀救度是以憐愍眾生迷惑顛倒造罪受苦,自然流露平等大慈悲心而欲救拔;上帝救贖則因人愛其造物,故予救贖。換言之,若有人不愛其造物,則不獲予救贖。

關於人違背上帝意旨,即背叛而造罪方面,這是任何人類不可挑戰之一種神權思想,歷來都受爭議,但因上帝是創造者,而人是被創造者,人只好做馴服的羔羊,不敢作聲。

佛教的罪惡觀則不同。一切眾生本來皆有佛性(本覺),佛性(覺性) 本自清淨平等,一體不二,為真理本體,無造無被造的分別。眾生一念無明,迷此佛性,自己顛倒造罪,因而受苦受難。

佛者,覺也。諸佛菩薩覺悟此佛性(始覺),經歷劫修行,終得大解脫自在(究竟覺),但他們起於大悲心,憐愍眾生因迷惑而造業,顛倒妄想而造罪受苦,自然流露平等大慈悲心而欲救拔之。若然沒有欲求解脫自在的罪苦眾生,也沒有佛菩薩存在的必要。


彌陀救度是主動的、平等的、無條件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