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27)
2017.02.17
《觀經》下品下生文,實是釋尊演繹彌陀第十八願的具體事例。
文中的善知識先教念佛,令行者起心動念,欲求生彌陀淨佛國土。但是,此人遭逢苦逼,已來不及念佛。似是指臨終罪苦者,實則泛指我等娑婆世界罪苦眾生,平生之時,亦常遭逢苦逼,只因心想羸弱,心多濁亂,心散不定,不能念佛。怎麼辦?應稱無量壽佛。
怎樣稱?稱「南無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十念」是稱念佛名啊!可知愚惡之人,業障深重,緊急關頭,病入膏肓,藥石罔效,一息之間便踏入死門關,原來只有「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並能蒙佛接引,「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從此文中,說明釋迦牟尼佛因應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為求生淨土行者度身訂造,得生極樂世界的方法。既然釋迦牟尼佛叫我們應稱「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稱「南無阿彌陀佛」好了,絕不會有違彌陀本願的「乃至十念」,亦無抵觸!故此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的「本願釋」亦有叫我們「稱名」,本願如是。
但我們各有因緣不同,有人一日稱念數萬遍,有人只能一日稱念數百遍。究竟念多少呢?從龍樹菩薩的「本願釋」文來看,雖不能由早到晚都「稱名」,但總可以「常」憶念,即「念佛」常在心也!
「常」有「一向」之義,善導大師說「行住坐臥」亦可。就如我們在外工作和做事,常常想著父母,想回家去。「稱名」就是喚來爹娘,自然帶著我們回家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