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八.一向專念
專雜得失,正念為專 (小結) (7)
2015.04.20
就雜行而言,若翻對五種正行,就是有五種雜行。行者要「不雜餘佛」,只是「一心專」阿彌陀佛。為什麼「不雜餘佛」呢?
善導大師舉正、雜二行的得失,文云:「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回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此文共列出有五番相對:一親疏對,二近遠對,三有間無間對,四不回向回向對,五純雜對。
一親疏對:善導大師在上文的「真身觀」釋云:「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言「親」者,指親暱,心心相印,是「正行」、「親行」。言「疏」者,指「雜行」。眾生口不稱佛,佛即不聞之;身不禮佛,佛即不見之;心不念佛,佛即不知之。眾生不憶念佛者,佛不憶念眾生;彼此三業,常相捨離,故名「疏行」。
二近遠對:言「近」者,指鄰近,是近身可見。故又云:「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言「遠」者,「雜行」也。眾生不願見佛,佛即不應念,不現目前,故名遠也。但親、近義,雖似是一,但前者引佛心遍法界故,後者則引佛身遍法界。凡夫有身心之別,佛心與佛身一如無異。心至身亦至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