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1093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7)
Monday, November 27, 2017
1092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6)
Friday, November 24, 2017
109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5)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17
1090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4)
Monday, November 20, 2017
1089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3)
Friday, November 17, 2017
1088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2)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17
1087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1)
Monday, November 13, 2017
1086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10)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1085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9)
Wednesday, November 8, 2017
1084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8)
Sunday, November 5, 2017
1083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7)
1083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7)
2017.11.06
「淨土宗」一宗,是唐朝善導大師專依「淨土三經」的教理,秉承龍樹菩薩、世親菩薩、曇鸞大師、道綽大師等,以阿彌陀佛本願為根本,行者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而得生彌陀淨土。
他宗他流的諸師則沿依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以其本宗本流的教理解釋「淨土三經」,並以定善(禪定) 或散善(三福) 的行持,迴願求生彌陀淨土。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稱前者是淨土宗的「弘願」門,後者是淨土宗的「要」門 (其「要」在於迴願求生)。明顯地,前者是純淨土教,後者是雜淨土教,即夾雜諸宗的教理。
善導大師立「要」、「弘」二門,對釋尊所立的「淨土法門」作了「楷定古今」之解釋,而建立的「淨土宗」,具有重大意義,影响深遠。
淨宗法師曾從七個方面,比較「淨土法門」和「淨土宗」:
第一是「主不同」。釋迦牟尼佛是法門之主,淨土法門是釋尊所開說的,并没有開創淨土宗。淨土宗是善導大師開創的。這就是明顯的差别。佛是萬機并育,千門洞開,針對不同眾生的根機講不同的法門,當然没有怎麼宗不宗的,都是佛法。但祖師就不一樣,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還有所宗。
第二是「時間不同」。淨土法門的流傳時間是貫穿佛的時代,一直到萬年之後法滅,是徹始徹終的。淨土宗是隋唐之後才出現的,在隋唐之前并没有淨土宗,在曇鸞、道綽、善導之後才有淨土宗,在時間上它是個中段。又比如說,在中國,從宋朝以後這一千多年,就没有淨土宗,淨土宗隱没了。淨土法門還是存在的,兩者有久暂之别。
Saturday, November 4, 2017
1082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6)
1082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6)
2017.11.03
「淨土宗」是從「淨土教」裏來的。也就是說,「淨土教」裏面有正解的,有別解的;有純粹的,有不純粹的;有正的,有雜的。依「淨土三經」的理念,把純粹的、正確的淨土思想凸顯出來,這就是「淨土宗」。
「淨土宗」的特別之處在於:專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理行果」體系,讓不同根機的人都可以透過「淨土三經」所言教,教人奉行「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得到往生彌陀淨土的果益。
怎麼是「淨土宗」的「教」呢?「淨土法門」的緣起,緣於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下救度眾生而立的四十八願(因本願),其中在第十八願誓言:「若[念我名號的眾生]不[能往]生[我的淨土,極樂世界]者,[我] 不取正覺」。所以,第十八願名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因本願) 。
「淨土宗」是依阿彌陀佛本願而立「救度」法門。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云:「安樂能人, 顯彰別意之弘願。」「安樂能人」,安樂國的大能之人,即阿彌陀佛是也;「別意之弘願」,有別於釋迦牟尼佛的意向之弘願,第十八願是也。
由此可知,他宗他流的「淨土教」幾乎清一色依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即以定善(禪定) 或散善(三福) 的行持,迴願求生淨土。善導大師稱之為「淨土宗」的「要門」,云:「其要門者 , 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 , 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
善導大師乘二尊教,開淨土門,立「淨土宗」,讓我們清晰地看出釋迦和彌陀兩位世尊在淨土法門的關係,扮演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作用。
Friday, November 3, 2017
108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
108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
2017.11.01
上文簡略分析,淨土法門、淨土教和淨土宗三個概念。一般情况下,我們不需要加以分别,反正三者都是釋尊開示和教化有緣人得生阿彌陀佛的淨土-極樂世界。但有些特殊情况,我们不能混淆概念;若不加區别,分不清楚三個概念的關係,容易混亂,造成往生淨土的障礙,所以細究三個概念,亦是重要的。
由此看來,很多佛弟子都說修「淨土法門」,即表示他們都是欲生阿彌陀佛的淨土的有緣人,以得生彌陀「淨土」為依歸。可是,坊間流行各種以不同解行不同的「淨土教」,以各式各樣的行持,迴願求生淨土。但是,他們是「淨土宗」門下的人嗎?
從佛教來看,先有「淨土法門」,次有「淨土教」,然後有「淨土宗」。祖師大德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理行果」體系,名為「淨土宗」,讓不同根機的人都可以透過「淨土三經」,教人奉行「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得到同等的果益。
這個任務由誰來做呢?誰做這個巨大的工作,誰就是創立了淨土宗的開宗祖師。他是誰?是指唐朝高僧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前序」云:「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又在「後跋」云:「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
由此可知,善導大師依教開宗,並楷定各宗各派的「淨土教」對「淨土三經」的錯誤的解釋,確立淨土法門要義,楷定古今,建立了「淨土宗」。唐朝高僧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開宗祖師,是淨土宗的宗祖,不容置疑。
Thursday, November 2, 2017
1080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
1080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2017.10.30
淨土法門、淨土教和淨土宗
「淨土法門」是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淨土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眾生可隨自己的根機,依教奉行,發願求生淨土,因此,「淨土法門」皆以得生彌陀「淨土」為依歸。
佛門中人各依自己有緣的小乘或菩薩經論,雖然他們都以得生「淨土」為依歸,卻以其本宗思想闡釋彌陀淨土,並以各種不同教法上和行法求生彌陀淨土,形成各種解行不同的「淨土教」。
末法惡世的凡夫欲求生淨土者,面對各種解行不同的「淨土教」,混淆不清,難以適從,所謂「契理不契機」。為了避免別解、別行者對得生淨土提出各種解行不同的「淨土教」,造成混亂的局面,所以,祖師大德有必要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理行果」體系,讓不同根機的人都可以透過「淨土三經」,教人奉行「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得到同等的果益。這是祖師大德創立「淨土宗」的原因。
「淨土宗」是從「淨土教」裏來的。也就是說,「淨土教」裏面有正解的,有別解的;有純粹的,有不純粹的;有正的,有雜的。依「淨土三經」的理念,把純粹的、正確的淨土思想凸顯出來,這就是「淨土宗」。
淨土作為一個宗,必具其特色。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宗具有恆常不變的「宗旨」,亦即「楷定古今」。「楷定古今」者,楷定怎麼呢?楷定「淨土三經」嗎?佛經是佛金口所說,何用楷定?!「楷定古今」是楷定淨土教對「淨土三經」的錯誤的解釋,確立淨土要義,楷定古今,建立了「淨土宗」。
Wednesday, November 1, 2017
1079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3)
1079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3)2017.10.27
淨土教和淨土宗
言「淨土法門」者,行者主要透過釋迦牟尼佛所說「淨土三經」,專門全面地介紹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然而,佛門中人各依自己有緣的小乘或菩薩經論,如禪宗從本宗「明心見性」說彌陀淨土,釋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又如天台宗從本宗「一乘實相」說彌陀淨土,主張「教依天台,行歸念佛」等,從而得生彌陀淨土,形成各種不同的「淨土教」。
當中也有祖師大德如曇鸞大師,善導大師,專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偏為垢障凡夫,教人「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彌陀淨土,也是「淨土教」之一。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雖說各人可隨自己的根機,依教奉行,發願求生淨土,或許他們都以得生「淨土」為依歸,但若比較一些祖師大德,專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不夾雜他宗他流的理念,在求生淨土的教法上和行法上,顯然與「淨土三經」所述不同,即「教專依淨土,行亦歸淨土」。
展示純正的「淨土三經」解釋、純粹的彌陀淨土思想,正是祖師大德立「淨土宗」的原因。由此看來,佛教先有「淨土法門」,次有「淨土教」,然後有「淨土宗」,先後有序,合情合理的。
1078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2)
1078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2)2017.10.25
淨土法門與淨土教
簡單來說,「淨土法門」是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淨土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專門全面地介紹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隨自己的根機,依教奉行,發願求生淨土,以得生「淨土」為依歸。
我等凡夫既得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即「生諸佛家」,自然身心清淨,得究竟解脫,證涅槃大樂!所以,淨土法門是別指極樂淨土。一般他方諸佛淨土是「自受用」的,如釋迦牟尼佛的無勝世界,但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是「自受用」,同時是「他受用」的。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可知垢障凡夫,乃至小乘聖者、登地菩薩,只要託佛願以作強緣,皆可得生,直入彌陀高妙報土。
那麼,「淨土教」是怎麼一回事?佛門中人各依自己有緣的小乘或菩薩經論,如天台宗依《法華經》、華嚴宗依《華嚴經》、唯識宗依《成唯識論》等等,以諸宗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依教奉行,發願求生淨土,通通是名為「淨土教」。
當然有祖師大德如曇鸞大師,依「淨土三經」的理念解釋「淨土三經」,偏為垢障凡夫,教人「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也是「淨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