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8, 2013

45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十八)


45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稱名(十八)
2013年10月25日

所謂「本願稱名」,便別於其他「稱名念佛」,「持戒稱名」、「清淨心稱名」、「發菩提心稱名」等。雖然彼此都是稱名念佛,但其他稱名以外,加上種種雜行,不順彼佛願的稱名。

從阿彌陀佛的本願得知,持戒、清淨心、發菩提心等諸行,與稱名不相關、不互涉,此因極樂是無為涅槃界,是彌陀的報土。報法高妙,是彌陀的清淨和無漏功德所莊嚴,依法性所變化,自然化生,平等一相,純而不雜,淨而不染,故名淨土。既是淨(pure),何來雜(impurities)凡夫欲以雜毒之善、虛假之行,求生淨土,既違逆彼佛大悲本願,不順名號自然法性,反而妨礙於純粹的稱名念佛行。因有些念佛人非如實地與本願相應,故此須突出「本願稱名」的特色。

善導大師云:「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窺。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我等以凡情測度佛智,不明信萬德洪名的威神力,以為敵不過罪障之體,殊不了知佛力是五種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又不了知彌陀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世間的知障和報障亦不能礙。善導大師又云:「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本願稱名」,機法一體,生佛一體,但憑名號功德,不假一切人為造作,即如實相應,不違佛願,能順名號自然法性,往生淨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