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六 - 本願稱名(八)
2013年10月2日
善導大師指出專修正業和雜修雜行有得失之別。正行有五得,即 (1) 與彌陀親、(2) 與彌陀近、(3) 無間隔、(4) 不用廻向得生、(5) 純而不雜;相反地,雜行有五失,即 (1) 與彌陀疏、(2)
與彌陀遠、(3) 有間隔、 (4) 廻向得生、(5) 雜而不純,故在《觀經四帖疏》云:「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中舉出了「雜修」有十三種過失,如下:1. 雜緣亂動失正念故 2. 與佛本願不相應故 3. 與教相違故 4. 不順佛語故 5. 繫念不相續故 6. 憶想間斷故 7. 迴願不殷重真實故
8. 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 9. 無有慚愧懺悔心故 10. 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 11. 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 12. 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
13. 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詳見第54篇。
正由於這十三種過失,所以「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無餘修」或「修正定業」則不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我等罪惡生死凡夫修學淨土者,宜緊記修正定之業 - 教念彌陀專復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