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五 - 以信方便(4)
2013年5月6日
信和慧都是善根。未講信從何而來,先講慧從何而來。
首先,智慧不等同知識。知識是人類的經驗累積下來的產物,多以語言文字記載和傳承,帶有條件性,片面性和主觀性,故隨緣而變。智慧則是一種人人本具的能力,可以體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言真理者,須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客觀性,故永恒不變。
一般而言,知識可從書本、上網或別人的說話而獲取和吸收,但智慧則從泠靜思惟和考慮中顯現出來,佛教稱「襌」,或「襌那」,或Dhyana為「靜慮」,故知智慧從襌定 / 靜慮中來。反過來看,煩惱是從妄想分別心來。人若能把心緒寧靜下來,看破放下,隨緣自在,所謂「增一事,長一智」,佛教亦云:「解一分煩惱,得一分智慧」!
不過,話得說回來,人對世界的認知多從語言文字為主,雖是「知識」而不是「智慧」,但亦有啓蒙的作用,如研讀佛經也是從文字入手,開始生信。佛教稱為「聞慧」。觀世音菩薩也曾教導我們修智慧門,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聞慧」入手,經思考分析,將別人的經驗吸收和消化,去蕪存菁,成為自己的見解和智慧,這名為「思慧」。最後,必須付諸實踐,在生活中修行,因為實踐是檢證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種「修慧」才是人人本具的能力,衹因以前被邪見和煩惱等塵勞覆蓋了,現在回復自然,身心得到解脫,樂在其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