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13

33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7)


33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7)
2013年1月30日

        關於罪業和名號輕重的比較,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有三點精闢的論釋,所謂「三在釋」,文曰:「有汝謂五逆十惡繫業等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為輕,應為罪所牽,先墮地獄,繫在三界者;今當以義較量。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虛妄顛倒見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一實一虛,豈得相比。譬如千歲闇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闇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云何「在緣」: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煩惱虛妄果。此十念者,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是名在緣。
云何「在決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後心,有間心生。此十念者,依止無後心,無間心生,是名決定。」
較量三義,十念者重,重者先牽,能出三有。

    簡單來說,罪業是虛假的,猶如做夢;名號是真實的,猶如覺醒;千年昏睡,一覺醒來,即知一切皆空,乃至生死,亦是南柯一夢!相反地,六字洪名具足無量無邊的德行,破了我們的「癡無明」和「疑無明」,念佛不單可以消業滅罪,故可往生到極樂無為涅槃界,所謂「三界繫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Monday, January 28, 2013

33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6)


33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6)
2013年1月28日

傳統的小乘佛教認為佛有三能三不能,其中有云:「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換言之,佛力不能消業力!?

曇鸞大師在《略論安樂淨土義》解釋佛的「不思議智」時,指出有人懷「疑但憶念阿彌陀佛、不必得往生安樂」,担心自己業障深重,念佛求佛力亦無助消除業障,故不得往生淨土。看來這個疑障不消除,眾生沒法安心念佛求生淨土,彌陀淨土法門亦難以立足!

曇鸞大師云:「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千開萬閉、無量無邊。安得以有礙之識、疑彼無礙之法乎。又五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而以百年之惡為重、疑十念念佛為輕、不得往生安樂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有礙的是我們之見識,妄起分別,才會對無礙之法 - 念佛的真實功德產生疑惑。行者切勿以為百年之惡為重,十念念佛為輕。他隨之列舉七個例子說明,如:

「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積高千仞、豆許火焚、半日便盡。豈可得言,百年之薪積、半日不盡乎。又如者寄載他船、因風帆勢,一日至千里。豈可得言,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乎。

娑婆世界是眾生煩惱業力所成,是有為生滅法,如夢如幻,若因若果,若善若惡,皆不真實。相反地,阿彌陀佛施眾生的光明名號是真實淨業所成,是無為涅槃法。相比之下,孰重孰輕,人皆得知!

Friday, January 25, 2013

33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5)


33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5)
 2013年1月25日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下云:諸經統言有五種不可思議:一者眾生多少不可思議,二者業力不可思議,三者龍力不可思議,四者禪定力不可思議,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議。 此中佛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又在卷上云:「然五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

很多人担心自己業障深重,現世今生不能見佛,臨終時業障現前,沒法提起正念,不能感應阿彌陀佛來迎接引,往生無望,殊不知佛力不可思議,不了佛智,以致產生疑慮,障礙自己往生。

印光大師《往生論註序》云:「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回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上聖者,泛指自力修「要門」者,尚要廻向,才能得生,何况下凡,未曾見性悟道,未有修證果,無果無位,毫無功德可言,不知拿什麼去廻向,故祇有信願念佛一門可入,即可帶業往生

淨土法門說帶業往生,或說消業往生,如果依善導大師的思想是滅罪往生。不管是「帶」還是「消」都沒要緊,全是阿彌陀佛的佛力問題,反正我們也帶不動,消不去。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33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4)


33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4) 
2013年1月23日

        念佛的利益多得很,例如在《大莊嚴論》有云: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1. 能排睡眠 2. 天魔驚怖 3. 聲遍十分 4. 三塗息苦 5. 外聲不入 6. 念心不散 7. 勇猛精進 8. 諸佛歡喜 9. 三昧現前 10. 往生淨土。

古德又云:念佛一門有七種勝:1. 詞少易行勝 2. 念緣佛境勝 3.離難獲安勝 4. 稱名滅罪勝 5. 持念獲福勝 6. 果感見佛勝 7. 親迎往生勝。

        不過,就我等末法濁世的罪惡生死凡夫而言,種種念佛利益之中,最重要莫過於「攝生增上緣」、往生淨土、親迎往生等,因為衹有得生淨土才能出離三界,免受輪廻生死之苦,因為生死是諸苦之根本。一切人天之福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墮三惡,長時受苦,故應求出離三界生死!

        念佛人可以攝取光明,增福增壽,長養善根等,皆是阿彌陀佛平等地、無條件地廻施給一切念佛人,可說是不求自來,如《無量壽經》所言,念佛是「不請之法」,但是涉及念佛往生淨土,念佛人必須要信心求念,乃至發願、起誓!淨土法門講求信願,沒有信願,行則孤。相反地,信願具足,無行不成!阿彌陀佛不知你決定往生淨土否,亦不會勉強拉你去極樂世界嘛!

Monday, January 21, 2013

33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3)


33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3) 
2013年1月21日

念「南無阿彌陀佛」現世利益有十一,即:
1. 彌陀住頂 – 蓮池《阿彌陀經疏鈔》引經言:佛常住其頂
2. 佛光護身 –《疏鈔》引經言: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
3. 諸佛護念 – 如《阿彌陀經》云:一切諸佛皆所護念
4. 菩薩相隨 – 如《十往生經》云: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
5. 冥眾護持 – 善導《觀念法門》云:鬼神、天龍八部亦護持
6. 消除罪障 – 見前文所述「滅罪增上緣」引經
7. 增長福慧 – 見前文所述「護念得長命增上緣」引經
8. 離諸厄難 – 善導《觀念法門》云: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
9. 能得壽康 – 善導《觀念法門》云:現生即得延年轉壽
10.將獲善終 – 善導《觀念法門》云:不遭九橫之難
11.入正定聚 – 如阿彌陀佛的第十一願願文言

以上現益中,第十一「入正定聚」是根本利益,故名「總益」。

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來利益有四:
1. 斷除輪廻 – 國無惡道,得無量壽。
2. 往生淨土 – 如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言。
3. 成就佛果 – 必至滅道,一生補處。
4. 廣度眾生 – 隨願修短,還相廻向。

Friday, January 18, 2013

33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2)


33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2) 
2013年1月18日

接上談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說念佛有「五種增上利益因緣」。

5. 證生增上緣 – 諸佛及世尊保證往生,名為證生增上緣。《阿彌陀經》云:「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又六方諸佛共讚云:「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又如《無量壽經》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十方諸佛,皆共讚歎彼佛。若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又以此《經》證,亦是證生增上緣。       

又如《觀經》九品云:「一一品中,所告眾生者,皆是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五濁凡夫,遇善知識,勸令生信,持戒、念佛、誦經、禮讚,決定往生。以佛願力,盡得往生。此亦是證生增上緣。

善導大師引用六部淨土宗的經典,顯明「五種增上利益因緣」,說明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但可以獲得「當來利益」,即攝生增上緣,而且還獲得「現世利益」。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此「專仗佛力」直接引申至「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 另一個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特色。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33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1)


33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1) 
2013年1月16

續上文(4) 攝生增上緣。

又云:「又此《經》(《大經》意)下卷初云:「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此亦是攝生增上緣。

此段文字是解釋《無量壽經》的三輩觀,顯示上、中、下三輩眾生皆可專念無量壽佛名而得生,說明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亦不揀擇眾生的罪福、善惡等,故言:念佛人「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節久近」,皆乘佛力而得生,即「五乘齊入,同證不退」云云。

又云:「又如《觀經》第十一觀及下九品,皆是佛自說:「修定散二行人,命終時,一一盡是彌陀世尊,自與聖眾華臺授手,迎接往生。」此亦是攝生增上緣。阿彌陀佛是不請自來,迎接往生。

《阿彌陀經》亦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得見」尚且仗佛力,何况「得生」!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云:「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又云:「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此乘攝生增上緣也!」


Monday, January 14, 2013

33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0)


33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10) 
2013年1月14日

接上談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說念佛有「五種增上利益因緣」。

4. 攝生增上緣 –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云:「即如《無量壽經》(卷上意)四十八願中說:佛言: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即是願往生行人,命欲終時,願力攝得往生。故名攝生增上緣。」

這是演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另一版本。善導大師刻意地省去「至心信樂」四個字,因此句較抽象,常被別解和異解,令眾生反而生疑,所以索性不提,再將「乃至十念」簡化為「稱我名字,下至十聲」,勝在人人明白,人人做到,最後以阿彌陀佛第一身說法云:「乘我願力」,突出阿彌陀佛的攝生增上緣之主動性,完全不是凡夫的作用力!印光大師讚賞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由此可見一斑!

又云:「又此《經》(《大經》意)上卷云:「若有眾生,得生西方無量壽佛國者,皆乘彌陀佛大願等業力為增上緣。」即為證也。亦是攝生增上緣。

從此段文字,我們更清楚地明白:衹有佛力,眾生才可得生。九界眾生中,上至補處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其自力所修功德根本上起不了什麼作用!更證明:純粹的淨土法門是專修 –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是往生的「正定之業」。

Friday, January 11, 2013

32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9)


32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9) 
2013年1月11日

接上談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說念佛有「五種增上利益因緣」。

3. 見佛增上緣 – 眾生念佛見佛,皆因有三力加持,如《般舟三昧經》說三種以見佛增上緣,一者大誓願力,二者三昧定力,三者本功德力,即如《觀經》下說云(意):「佛讚韋提,快問此事!阿難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願力故,見彼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

又以此《經》證,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見佛。故名見佛淨土三昧增上緣。《觀經》中的華座觀,佛像觀,二菩薩觀,真身觀,乃至定散見佛、臨終見佛,皆緣佛力才得見。其後善導大師再引《般舟三昧經》、《月燈三昧經》及《文殊般若經》經文,力證佛力加備令見。此亦是凡夫見佛三昧增上緣。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處處強調凡夫眾生得見或得生,需仗佛力 !《觀經》云:「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佛在世時,韋提希尚可求佛陀行「異方便」,得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若佛滅後,眾生怎能得見,故佛陀教韋提希定善,讓未來世有能力修定的眾生能得見。

善導大師其後在疏文,云:「若望眾生,惑障動念。徒自疲勞。仰憑聖力遙加。致使所觀皆見。」亦需乘聖力 (佛力) 作見佛增上緣。

Wednesday, January 9, 2013

328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8)


328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8) 
2013年1月9

        接上談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說念佛有「五種增上利益因緣」。

2. 護念得長命增上緣 -  《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觀經》所述的第十二觀,修此觀者得蒙阿彌陀佛和二大菩薩,常作勝友知識,隨逐影護,故云『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又如《十往生經》(意)說:「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我從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又《觀經》在第九觀云:阿彌陀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時說:「此有三義。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此證佛力為現生護念增上緣,增長福德,消災延壽。

Monday, January 7, 2013

32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7)


32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7) 
20131月7日

一般淨土宗都會認同往生極樂國土,必須依仗佛力,故此有些修淨土法門者有一種想法:先要自力修諸行,然後將功德廻向,才可蒙佛來迎仗佛力,臨終接引生西,即所謂「攝生增上緣」,即念佛是當來時 (臨終至未來生之時) 才起作用。他們殊不知佛力也有現世的利益因緣,而且遠勝我等凡夫在娑婆穢土自力所修「功德」。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一書,引用六部淨土宗的經典,即《無量壽經   》、《十六觀經》、      《四紙阿彌陀經》       、《般舟三昧經》     、《十往生經》      及《淨土三昧經》,現生及捨報,決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顯明「五種增上利益因緣」,共列五種:  一者「滅罪」增上緣。二者「護念得長命」增上緣。三者「見佛」增上緣。四者「攝生」增上緣。五者「證生」增上緣。五種增上利益因緣如下:

1. 滅罪增上緣 – 《觀經》所述的第十六下上品生 – 一聲滅罪五十億劫,又下中品生 – 聞名滅罪八十億劫,又下下品生 – 聲聲滅罪八十億劫。他們全是遇惡凡天,若稱唸南無阿彌陀佛,即除多億劫生死重罪,即是現生滅罪增上緣。此外,《觀經》所述修定善的觀想工夫,如地觀、寶樹觀、華座觀、像觀、真身觀、觀音觀、勢至觀等,現生於念念中,能除滅無量億劫生死重罪。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亦有註解,引證此佛力為現生滅罪增上緣。

Friday, January 4, 2013

326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6)



326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6) 
201314

善導大師針對末法惡世凡夫的根機,強調淨土宗要專修。

專,意味着專一、專注、精專、唯一、純一、別無他想、無二心、無兩意、無後心、無疑、無慮、無餘、無間、不雜、不亂、不捨、不傾動、不廢失!全,意味着全心、全意、全部、完全、百分之一百。

所謂「純淨土教」者,即是「專仗佛力」、「全仗佛力」的純淨土教,而不是夾雜其他自力修戒定慧的菩薩教論之淨土思想。

所謂「顯弘願門」者,即是「專仗佛力」,「全仗佛力」的「弘願門」,而不是夾雜其他自力、或自他兩力的「要門」。

所謂「本願十八」者,即是「全仗佛力」的「本願十八」,而不是夾雜其其他自力、或自他兩力的第十九願和第二十願。我們應知阿彌陀佛主動地、平等地、無條件地救度十方眾生,而且他已成就了名號功德,光明攝取一切念佛眾生,令執持其名號者的善根 (信根) 福德增長,乘其大願業力得生淨土。整個「救度」眾生的過程由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帶動和主導,乾淨俐落,故善導大師云:「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因此,善導大師「教念彌陀專復專」。「專」,不單是一門深入,而且示意對阿彌陀佛無比的信心。「專復專」即是《阿彌陀經》所言之「一心」和「不亂」也,要一心不要有二心,要純正不要雜亂。

Wednesday, January 2, 2013

32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5)


(32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5) 
2013年1月2日

善導大師深明佛意,洞悉「他力救度」淨土法門的精妙之處,故此善巧地以自力和他力,再細判為釋尊廣開的「要門」- 自他兩力,解行兼備,雜修迴向,和彌陀別意之「弘願」 - 全仗他力,少用功勞,專修念佛,不用廻向!

其實,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開始從一般自力大乘菩薩教轉過來的時候,不管是修福修定(),不可避免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自他兩力的「要門」 - 即方便的、夾雜的淨土法門。但彌陀的本願在於眾生逐步捨去自力而仗佛力,以信方便,一向專念佛名,以念佛立信,最後導入隱密微妙的「弘願門」 - 即真實的、純粹的淨土法門。

自力和他力 (佛力) 的問題也關乎疑和信的問題。淨土宗明明是佛力救度的法門,祇有不明信佛智和佛力的人,心有疑障,才會存在自力心,如雜修以補不足 (尤其是現生的眼前利益),或兼修多點保障 ( 買「保險」),或以為佛力不足以抵業力 (故拜懺消業,冀求臨終得生淨土) 等自我局分的思想。

印光大師又曰:「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又云:「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印光大師用這個「專」字,十分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