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8, 2019

1390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97)


1390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97) 
2019.10.23
慧淨上人向出家眾開示,説:

我們出家眾為了身體,可以捨去錢財;為了生命,可以捨去錢財與身體,那為了佛法的菩提心,是可以捨去錢財、身體與生命的。因為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菩提心一旦長養之後,可以生生世世留存在阿賴耶識之中,永不消失。

因為我們學的是凈土法門,已先曉得我們的菩提心很難生起、圓滿,因此以念佛蒙受彌陀救度,先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證得佛果之後,自然能夠自在無礙地展現菩提心。

但是不管聖道門或凈土門,既然菩提心是佛法的核心,所以不論目前能做到多少,我們都應該隨分隨力盡量去做。

因為在待人處事上心存利人的菩提心,因此可以吃虧、受苦,也不忍給對方帶來虧損與痛苦,所謂“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因為有菩提存心,所以看一切眾生都比寶物還要可貴,就像剛剛所講的,“以善為寶,以仁親為寶”,那修行人就是“以眾生為寶”,珍惜眾生,從內心深處,想為眾生帶來利益、帶來安樂。

有好處、有利益、有成就的、有成功的,都默默地、主動地奉獻給對方;對方有過失、有苦惱、有虧損、有失敗,就主動地、默默地承擔,這才是修行人。

此外,對一個修行人來說,慚愧心、懺悔心是非常重要的。有慚愧心、懺悔心,人就會謙和,不會剛強。修行人的心地應該是柔軟猶如棉花,不是剛硬猶如鐵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