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91)
2019.10.09
慧淨上人也曾說:我們這個法門是各隨自己的本份,出家眾當然要隨分隨力持守戒律而念佛,在家眾儘量安分守己而念佛。以這標準要求的話,就會越覺得自己距離太遠,這個時候,那一種「常懷慚愧、仰謝佛恩」,還有謙卑柔和的心會更加實在。這樣的話,自然就德香顯現,所謂「香光莊嚴」。
特別對出家眾,慧淨上人再三叮嚀:出家人一方面嚮往清淨、出離的生活,同時也要實踐大悲之行,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道,可是我們老實的捫心自問,我們是做不到的。做不到,可是偏偏我們又是圓頂方袍現出家相,那怎麼來平衡呢?就是心存慚愧與柔軟。
慚愧。很慚愧我們沒能親遇佛陀,很慚愧出生在末法時代;但慶幸的是,能得難得的人身,能逢難逢的佛法,很光榮在佛法當中成為三寶之一。因此,我們永遠都要懷著慚愧的心。
要記住,一輩子都要懷抱著慚愧的心。不要認為我是比丘,是三寶之一,是人天師範,是信眾的師父,沾沾自喜,高高在上,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善導大師說:「常懷慚愧」,然後「仰謝佛恩」。有佛恩,我們才能身而為人,遇到佛法,在佛法中成為三寶,所以永遠常懷慚愧,仰謝佛恩。有了慚愧的心,心地自然就會柔軟。
佛教講慈悲,慈悲是佛教的核心根本。我們做不到慈悲,但至少可以做到柔軟。所以,第一點要常懷慚愧,仰謝佛恩,心存柔軟。
慧淨上人又說過: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是一個下品下生的人,其實我們內心都有十惡五逆的種子在蠢蠢欲動,只是沒有那個環境而已,只要有那個環境,我們都會造五逆十惡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