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7, 2019

1383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90)


1383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90) 
2019.10.07
        上文列舉淨土宗宗風俗諦「處世之道」第四條的最後一組條文:「奉行謙敬,不起驕慢;常懷慚愧,仰謝佛恩」的經典岀處。以下詳細演譯其內容。

所謂「常懷慚愧,仰謝佛恩」者,經常觀照自我 ,自知心念不清淨 , 行為多過失 ,自覺得羞恥 ,無臉見人 ;又自知:這樣的心行,必然墮落三惡道,仰承阿彌陀佛的慈悲, 依然在世為人,而且命終得生淨土,實在是無比的大恩大德

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自稱為「慚愧僧」,慧淨上人曾告訴出家眾:
出家眾是專業的修行人,不但依佛法自修,也同時承擔了住持佛法、傳承佛法的任務,進而更要以佛法教導他人,如果缺乏慈悲,就有虧出家眾的身份了。

當然,《宗風》所寫的也好,或者剛剛所講的慈悲也好,都是要我們去學習,不是道理了解了,我們就是那樣的人了。以我來講,我自己也在學習中,但總覺得做不到,做得不好,所以就像《宗風》所寫的,“常懷慚愧,仰謝佛恩”。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慚愧心、懺悔心是非常重要的。有慚愧心、懺悔心,人就會謙和,不會剛強。修行人的心地應該是柔軟猶如棉花,不是剛硬猶如鐵板。

出家服乃解脫服,但應自覺,依然煩惱熾盛之身,未因穿出家服而得解脫,反而因此知自身卑微卑賤,因而謙卑柔和,不顯高慢,常懷慚愧,仰謝佛恩。

出家服亦是法幢,若威儀安詳穩重,則不說法亦能度眾,如馬勝比丘;若言行放任,肆無忌憚,則令人鄙視,而成佛門罪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