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189)
2019.10.04
淨土宗宗風俗諦「處世之道」第四條的最後一組條文:奉行謙敬,不起驕慢;常懷慚愧,仰謝佛恩。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談到怎麼樣的人較容易信受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怎麼樣的人較難信受,云: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比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因此,念佛有緣往生人必須「謙敬聞奉行」,不可以「憍慢弊懈怠」,故淨土宗宗風俗諦「處世之道」言:奉行謙敬,不起驕慢。
至於「常懷慚愧,仰謝佛恩」,且看善導大師在《般舟讚》云:
白諸行者: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凈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凈土常居。隔則六道因亡,輪回之果自滅;因果既亡,則形名頓絕也。
仰惟同生知識等,善自思量:卻推受生之無際,與空性同時,同時而有心識;若不與空界同時有者,一切眾生即是無因而始出也;心識若無本因有者,即事同木石;若同木石者,則無六道之因業也;因業若無者,凡聖苦樂因果,誰覺誰知也?
以斯道理推勘者,一切眾生定有心識也;若有心識,即與空際同時有有;若與空際同時有者,即唯佛與佛,得知本元也。行者等,知自身心與空際同時有,乃至今身、今日,不能斷惡除貪,一切煩惱唯覺增多。
又使釋迦、諸佛同勸,專念彌陀,想觀極樂,盡此一身,命斷即生安樂國也。豈非長時大益!行者等,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懷慚愧,仰謝佛恩」,應知。以上是「常懷慚愧,仰謝佛恩」的岀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