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00)
2019.10.30
慧淨上人開示有關「三世因果業報」,續説:
對自己不利的境緣,我們都要以悲憫心來對待; 不能生悲憫心,至少也不能生瞋恨心。就像凈嵩法師所講的:“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憫有情,凡夫互相譴責。”我們要當一個學佛的智者,以悲憫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而不要去譴責對方。
另外,凡事要往正面思惟,因為有什麽心念就會帶來什麽事情,我們起心動念,乃至言語行為,最後都會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來。宇宙是圓的,我們的心是遍通整個天地宇宙的,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會跟宇宙中相應的境界感通了。
起好的念頭,就會跟宇宙中好的境界感通;起不好的念頭,就會跟宇宙中不好的境界感通。起好的念頭,有一天好的事情就會來到我們身邊;起不好的念頭,有一天不好的事情也會來到我們的身上。
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存著正面的思惟,存著愛心,存著利益他人的心,凡事肯吃虧不計較,凡事為對方設想,凡事對他人恩慈體貼,對自己謙卑柔和,凡事讓美歸功,分怨共過。
當然,講很容易,做很困難。反觀自己,這些我也做不到,所以一方面盡力學習,一方面“常懷慚愧,仰謝佛恩”,而“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凈土”。
結束淨土宗宗風俗諦第四條討論之前,忽然想起淨宗法師的一句法語,如下:
謙虛通達無我,驕慢等於愚癡。自我渺小無力,因緣偉大萬能。
共勉之!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