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7, 2019

1266淨土宗宗風略釋 (73)

1266淨土宗宗風略釋 (73) 
2019.01.07
淨土宗宗風真諦第四條「六不六化」,提及「不涉艱澀而淺易化,不落繁瑣而普及化」。

        龍樹菩薩判淨土法門名為「易行道」。「易」是淨土法門的獨有特色,有別於其他法門。慧淨上人說:「易」有二種含義:即簡易、容易,亦即單純化、易行化。因為單純、易行,人人都能。若必需了解高深微妙的理論,則不單純;若必需作複雜艱難的修行,則不容易。不單純、不容易,就非人人都能,亦非淨土法門,更非彌陀本願。

善導大師所言「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即是單純化、易行化;未必要三心的體悟,也不需一心的工夫。因為願生極樂而專念彌陀,自有彌陀本願力的運作,使稱念者,現世常得安穩利樂,臨終往生極樂報土。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

淨土法門本極平易直截,若人人都需了解煩瑣的宗學,或需體驗信心的一念,便抹殺了淨土門「易行」「疾至」的「勝」「易」功能,也埋沒了彌陀佛大悲為凡的基本原則,直將「普機普緣」之教,反成「一機一緣」之法。如此誤解曲解,自我設限,則得救者寡,往生者稀,致使釋尊嘆言「易往而無人」。

    淨土門名之為「易行道」,解釋為「易行難信」,而捨難取易,此即是「易行道」之所以為「易亅。因此,但能「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信在其中矣。是故《觀經》雖說定善散善、三福九品、信機信法等,然而最後流通之付囑,則唯取「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流通於遐代。


正因稱名易故,人人都能;功德勝故,直至佛果。定善散善之功德,圓攝無餘;信機信法之功能,巧在其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